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八卦史记故事 > 第66章 秦本纪(二十八)

第66章 秦本纪(二十八)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转眼到了第二年,秦昭襄王十四年,白起在伊阙跟韩魏联军作战。

之前我们讲过韩国魏国之间虽然有矛盾,但面对秦国的时候还是会联手。白起打韩国,韩国派出使臣,赶往魏国,请求增援。秦国是共同的敌人,韩、魏又有同盟关系,魏王并没有作壁上观。魏王立即下令,命大将公孙喜点齐人马,前去助战。于是魏、韩两国国君起倾国之兵对秦国进行反攻,东周也派兵加入魏、韩联军。这时候的周天子是周赧王。

有人说这跟周赧王有什么关系呢?别忘了之前秦武王怎么死的。他玩的不是自己家的鼎。在他玩鼎之前,曾经派严君疾去做试探,周赧王不可能欢欢喜喜送上传家宝,严君疾就把周赧王赶出了王宫,强行迁到西周(王城)。虽然地盘只剩下一小点,周天子也是要脸的。仇就这么结下了。

伊阙地势险要,位于洛阳以南,两座山相对,远望好像门阙,伊水从中间流过,向北流,所以称为伊阙。是秦国东出中原的必经之地。

韩魏联军,韩国军队要弱一些,韩军主将暴鸢希望魏军打先锋。魏军主将是公孙喜,曾经追随孟尝君南攻楚怀王,西伐函谷关,也是打过很多仗的,他觉得韩军虽然战力不是很强强,但是韩军有远程工具弩,武器装备和防御装备都很好“坚甲、美盾、青铜头盔、铁幕”,而且秦国打的是韩国,魏军是来救援的。所以他希望韩军打头阵。

说起来就是都想占便宜,保存自身实力。按兵力布局看,韩军要靠前,魏军靠后一些。

这就让白起有了可乘之机。避实击虚,各个击破。战斗一开始,白起故布疑兵,摆出要跟韩军势不两立的架势,韩军就被牵扯住不敢轻举妄动。白起抽调精锐绕道联军后方,乘魏军不备,突然向魏军发起攻击。魏军被杀得措手不及,情急之下被迫在伊阙山的狭隘地区仓促应战,惨败。

韩队得知魏军被瞬间击溃,军心不稳,士兵哗变,主帅控制不住颓势。这时,韩军的侧翼已经完全暴露,秦军左右夹击,韩军溃逃。

秦军乘胜追击,扩大战果,全歼韩魏联军24万人,杀主将公孙喜,占领了伊阙及五座城池。韩、魏两国精锐丧失殆尽,被迫献地求和。白起因战功卓著升任国尉。同一年,白起趁韩、魏两国在伊阙之战惨败之机,率兵渡过黄河,夺取了安邑以东到乾河的大片土地。

伊阙之战后,韩、魏两国门户大开。秦国先后进攻并占领了韩国的宛、叶、邓;夺取了魏国的轵、河雍、蒲阪、皮氏、河内郡大小城池61座。扫平了秦军东进之路。

然后我们看这一路高歌。秦昭襄王十五年,大良造(从左更升级了)白起攻打魏国,取得垣,然后又还给了魏国(原因不太清楚,大体应该还是出于缓解某种压力或者外交战略,再或者某些大臣达成某种谋划)。攻打楚国,取得宛地。

秦昭襄王十六年,左更司马错夺取了轵及邓(韩国的地盘)丞相魏冉再次被免职,然后封宛地给公子芾(秦昭襄王弟弟,宣太后原来想扶植他做秦王)做封邑,封邓地给公子悝做封邑,封陶地给魏冉做封邑。让他们得侯爵。

这里面有些事可能需要稍微讲一讲。魏冉被免职后,秦国的丞相是寿烛,他的背景、资历、上台和下台的原因都不太清楚。至于秦昭襄王给弟弟和舅舅封地做侯,只能是这三位有大功于国。在秦昭襄王时代,宣太后一直都在台前幕后影响着政局,而两个弟弟(魏冉、芈戎)和两个小的儿子也在很大程度上作为她的助力。对外巩固扩大秦国利益这一点上大家是一致的,但是具体的内政外交策略和利益分配,宣太后和秦昭襄王也是有分歧的。这次批发封邑,可能是筹功,可能是安抚,也可能是妥协。或者三合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