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八卦史记故事 > 第58章 秦本纪(二十)

第58章 秦本纪(二十)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张仪主张先打韩国(服软并不代表安全,最多苟延残喘),张仪说:“我们先和魏国楚国结盟,然后进军三川,这样就能堵绝什谷的隘口,挡住屯留的要道,使魏国到南阳的通道断绝。同时让楚国出兵逼近南郑,秦军进击新城和宜阳,径直逼近西周和东周的城郊,攻打周王,胜利以后,根据我们占领的区域为基础,东西连成一片,可以再攻占楚、魏的土地。

周王自己知道没办法挽救,一定会献出传国九鼎。秦国占有了九鼎,依照地图和户籍,就可以挟制着周天子而向天下发号施令,天下各国没有谁敢不听从的(其实就是个幌子,你们自己都不听周天子的了)。这是统一天下的大业啊!我们就有名分了呀!如今蜀国是西方偏僻的国家,像戎狄一样落后,打他们搞得我们士兵疲惫、百姓劳苦,也不能够扬名天下,夺取了他们的土地也得不到实际的好处。我听说求名的人要到朝堂,追求利益的人要去市场。如今,三川、周室,就如同朝廷和市场,既有名又有利。大王您不去,反而到戎狄一样落后地区去争夺,这离帝王的功业就太远了。”

司马错主张先伐蜀。司马错说:“不是这样。我听说,想使国家富强,一定要开拓疆土;想使军队强大,一定要使百姓富足;想要统一天下,一定要广施恩德。这三种条件具备了,帝王大业也就水到渠成了。

如今,大王的疆土还狭小,百姓还贫穷,所以我希望大王先做些容易办到的事情。蜀国,是西方偏僻的国家,却是戎狄的首领,已经发生了类似夏桀、商纣的祸乱(具体有没有那么坏要待议,找的理由要能站住脚)。出动秦国强大的军队去攻打它,就好像让豺狼去驱赶羊群一样。占领了它的土地就可以扩大秦国的疆域,夺取了它的财富就可以使百姓富足、整治军队。用不着损兵折将,他们就已经屈服了。

攻克一个国家,天下人不认为我们残暴;把西方的全部财富取尽,天下人不认为我们贪婪,我们这一出动军队,使得声望、实利都有增益,还能享有禁止暴乱的好名声。如今去攻打韩国,劫持天子,是很坏的名声,未必就能得到好处,还负有不义的丑名,而又是天下人所不希望攻打的国家,那就危险了。

请让我陈述一下理由:周王,是天下共有的宗主(我们客观讲已经名存实亡);是和齐、韩交往密切的国家。周王知道自己要失掉传国的九鼎,韩国知道自己将会失去三川,这二国必将通力合谋,依靠齐国和赵国的力量,与楚国、魏国谋求和解。如果他们把九鼎宝器送给楚国,把土地让给魏国,大王是不能阻止的,这就是我说的危险所在,所以不如攻打蜀国那样圆满。”

秦惠文王觉得司马错说的很有道理,就说:“说的好,我听您的。”终于出兵讨伐蜀国。

司马错与张仪、都尉墨从石牛道上纵横千里,在葭萌击败蜀王芦子霸王,蜀王逃至武阳,被秦军所杀,蜀相与蜀太子逃至逄乡,死于白鹿山,蜀国开明氏灭亡。

同年冬十月,司马错等乘机攻取苴侯与国巴,擒拿巴王归秦。巴蜀都归秦国了。巴蜀跟楚国接壤,司马错率领士兵十万,自巴国涪水顺流直下攻打楚国,夺取商於之地,这么好的地盘当然不能不要。秦国就设立黔中郡。

西部取得了重大胜利,东部秦国也没放松前进的步伐,我们之前讲过,韩国派太子苍到秦国作人质。有了人质也不代表秦国就休兵,秦军到底攻打占领了韩国石章,又打败了赵国的将领泥,还攻取了义渠的二十五座城。

至于说前面义渠不都归顺了吗?各种势力之间本来就是此消彼长,一个国家内部也有各种势力,有投降的就有反抗的,就算之前投降了,看你弱了还是要扎下翅,再看看能不能比量比量。前面不是匈奴还跟着联军打秦国呢吗?说不定匈奴把原来义渠的地盘占了一部分(仅为猜测)。太详细的资料我们没有,但灭国之战后必然会面临持久的反抗几乎是一定的。

我们看到这里,或许可以思考一下,为什么秦国多线开战还能赢。一方面秦国的将领多并且能干,而背后的原因跟他的奖励耕战的制度是分不开的,手下的士兵肯拼命,拼命确实有好处呀;不拼命不但没有好处还要受罚,典型的胡萝卜加大棒。简单但真的有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