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惠文王十一年,严军疾攻打魏国焦城。焦城投降了。
有人说不是魏国已经跟秦国结盟了吗?好好儿的怎么又打起魏国来了?一种可能是魏国又动摇了,参加了抗秦联盟,也有一种可能是秦国需要魏国的地盘与人口财富。综合起来看的话,魏国三心二意的可能性大一点,当然不三心二意秦国也不可能放过它就是了。
另外秦国跟韩国在岸门展开战争,斩首万人,公孙衍逃走。
之前我们讲过公孙衍曾经在秦国任职,张仪到秦国以后,公孙衍离开秦国到了魏国,为合纵添砖加瓦抵抗秦国。很可能这时期公孙衍到了韩国或者鼓励韩魏结盟。
另外秦惠文王把公子通(按道理应该是秦惠文王的儿子,实际上他的资料非常少)的属地封在蜀国。封陈庄为蜀相,贬蜀王为蜀侯,蜀国成为秦的藩属,秦国更加强盛。
关于贬蜀王为蜀侯。可能是原蜀王降级了,更大的可能是他的家族中的某个人被当成傀儡供起来安抚人心,陈庄是真正的话事人。新蜀侯应该是元蜀王的宗亲。所以后面陈庄敢把蜀王杀了来投降。至于公子通,名义上有那么块封地,税收归他,人去没去另说。
这一年燕国发生了一件有点让人啼笑皆非的事。
燕国的国君燕王哙居然把国家交给手下大臣子之。子之也是燕国的宗室,也是燕国的国相,位高权重,专断政事。起初,纵横家苏秦在燕国的时候,子之跟苏秦结成了亲家,并且跟苏秦的族弟苏代也结交。后来苏秦因为跟燕文公的夫人私/通,燕易王即位以后,他有点害怕,就借口说到齐国做间谍帮助燕国跑到齐国去了。燕易王也去世后,燕王哙继位,这时候齐国杀了苏秦(权贵间权力之争),苏秦死后,子之跟苏代也结成亲家。
子之想夺取燕国的政权,就派苏代前往齐国侍奉在齐国做人质的燕国公子。苏代由此得到齐国国君齐宣王的重用。燕王哙三年,齐宣王派苏代回燕国复命,燕王哙问他说:“齐王会称霸吗?”苏代回答说:“必定不能称霸。”燕王哙说:“为什么呢?”苏代回答说:“因为不信任他的大臣。”
苏代的用意是激发燕王哙尊重子之。燕王哙也很......(很难用一个合适的词形容),非常信任子之。子之因此以百金赠送苏代,承诺说听凭他的指使。
子之掌了大权,鹿毛寿对燕王哙说:“您不如将国家禅让给国相子之。人们称道唐尧贤圣,就是因为他要将天下禅让给许由,许由不接受,既有让天下的美名而实际上没有失去天下。现在大王将国家让给子之,子之必然不敢接受,这样,大王与唐尧就具有同样的德行。”燕王哙于是将国家托付给子之,子之由此更加尊贵。
后来又有人说:“夏禹举荐伯益,此后仍以夏启的人做官吏。待到年老时,认为夏启不能够担当天下重任,而将天下传给伯益。不久夏启与其同党攻打伯益,夺回天下。天下人说夏禹名义上将天下传给伯益,实际上过后便让夏启自行夺取天下。现在大王说将国家托付给子之,而官吏全是太子平的人,这就是名义上交付给子之而实际上还是太子平当权。”燕王哙于是将俸禄三百石以上官吏的印信都收起来,交给子之,这是交了人事任命权。
子之南面而坐行使国王的权力,燕王哙年老不理政事,反而成为臣下,国家大事都由子之来裁决。
要不说国之将亡,必有妖孽。在我看来燕王哙就是燕国最大的妖孽,蠢妖。
咱们顺便说一下这件事的后续吧。
燕王哙七年,当时子之执掌朝政三年,致使燕国大乱,百姓恐惧。燕国将军市被与太子姬平密谋,准备攻打子之。齐国诸将对齐宣王说:“趁机奔袭燕国,必能攻破它。”齐宣王于是派人对燕太子姬平说:“寡人听说太子坚持正义,将要废私而立公,整饬君臣之义,明确父子之位。寡人的国家弱小,不足以供驱使。即便如此,却也愿意听从太子的差遣。”,给了外交上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