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来,也就是蜚廉被周武王杀死的那个早死的儿子,也就是季胜的哥哥,有个孩子叫女防(可能就是个男的偏偏叫女防,也可能就是个女的叫防),女防(大概率死了父亲后跟着叔叔一起居住)生了旁皋,旁皋生了太几,太几生了大骆,大骆生了非子。因为造父被周穆王宠爱的原因,所以他们也在赵城即皋狼,属于赵氏。
非子在犬丘居住。犬丘有两个,一个是东犬丘,在如今的咸阳附近,一个是西犬丘,在甘肃陇南礼县(天水西南)。我们看不管哪个犬丘都不算离赵城特别近,尤其在古代,交通特别不便利的时候,大概是因故离家就职或者家族有了新的迁徙。不知道非子具体居住在哪个犬丘。
非子有特长,喜欢并且善于养马以及其他牲畜。犬丘的人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周孝王。周孝王就任命非子在汧渭之会(今宝鸡陈仓附近)主持养马的事情,马匹得到了大量的繁殖。周孝王很开心,就打算让非子成为大骆的嫡嗣(继承人)。
但是这件事进行的并不顺利。因为当时的申侯的女儿嫁给了大骆,还给大骆生了个儿子叫成。自己亲外孙眼看从正牌继承人被刷下来,申侯不干了。他对周孝王说:“过去我族内的先人骊山之女,嫁给戎胥轩,生了中潏,因为与中原臣属国结为姻亲,所以我们才归顺商朝,后来又归顺周朝保卫西部边陲,所以西部边陲才能和睦。如今我跟大骆联姻,把我女儿嫁给他,给他生了嫡子成。因为申国跟大骆联姻的缘故,所以西戎各国都顺服。所以大王您好好想想吧。”
这话说的相当不客气。其实人家申侯也不能说有错。不管非子就是大骆小老婆生的,还是前面的嫡妻大老婆生的,都是大骆内部没平衡好或者他不愿意平衡,把成立为继承人。人家申侯闺女不管是靠娘家还是靠枕头风,已经站住脚了,就不可能退让。站在那个位置,退一步没活路。后面多少人跟着呢。而且这属于人家内部矛盾,你有没有足够强的实力,管不了的,或者说管了得不偿失。
作为一个君主,必要的妥协是一定的。于是周孝王就说:“以前的时候,伯益为舜主持养殖的事,各种畜类都繁衍的很好,所以才获得了封地,并被赐封赢氏。如今他的后代也为朕养马,朕也不能亏待了他,就分他块土地做附庸吧。”
当时诸侯的等级里,公侯伯子男,非子是不是属于子爵不清楚,或许他家后人追封或者尊称的,但附庸的封地不足五十里,有事没事基本不能单独朝见天子,要由大国代为传达。不过对于当时的非子而言,意义可能很大,因为周孝王让他恢复赢氏的祭祀,相当于从他爹大骆名下独立出来了。明面上还能父慈子孝,但实质上,我不做你家人,不要你的东西了,你以后也别想支使我的子孙。
这就是秦赢这一支。所以为什么讲秦国和赵国同宗,他们共同的老祖宗是伯益,到后来祖上改姓过赵,然后分出一支又姓回赢。
非子获得了别的封地,申侯的外孙,大骆和申后的儿子成继续当他的继承人,以安定西部戎族。
“秦嬴生秦侯。秦侯立十年,卒。生公伯。公伯立三年,卒。生秦仲。”
关于这段文字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说每个继承人都是父子关系。秦赢生了秦侯,秦侯生了公伯,公伯生了秦仲。我个人感觉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古人排行,孟(伯)仲叔季是正常顺序。如果公伯生了秦仲,那么公伯的大儿子呢?还有就是当时并不太平,一个小国,兄死弟及也是很容易理解的,本来就弱,继承人再不给力,被灭太容易了。
秦赢也就是非子,生了秦侯,秦侯在位十年后去世。秦侯生了公伯,公伯在位三年,去世。秦侯生了秦仲,秦仲在位三年,周厉王执政时期,残暴无道,各诸侯国开始有人背叛周天子。后来国都发生平民暴动,把周厉王赶跑了,后来进入共和执政时期。
周厉王时期诸侯国都不听话了,西部的戎族就更不愿意听话了。然后在犬丘的大骆那一支就被灭了。
越是战乱小国越是艰难,几股大一点的兵马走上一圈小地方就基本没人了。就是有人也基本存不下几个活口,不说被杀被强行征兵,单说粮食被征了,留在原地只能饿死。所以说宁当太平犬,不做乱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