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八卦史记故事 > 第12章 商朝(一)

第12章 商朝(一)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说到商朝,我们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帝喾。

帝喾娶了不少老婆,正妃姜原生的儿子叫“弃”,后来当了周朝的祖先。

他还有个陈锋氏的老婆生了挚,后来挚被同父异母的弟弟放勋(放勋的母亲是娵訾氏的女儿)也就是尧给夺了权。

帝喾还有个叫“简狄”的妃子,看到一只黑色的鸟生了个蛋,她把蛋吃下去了就怀孕了生了“契”,这个跟帝喾大老婆姜原生“弃”有的一比,“契”也没有继承权,尧的时候不清楚,但是在舜的时代,契辅佐禹治水,并且被舜封在“商”地,同时他还担任了舜时期的“司徒”,被赐姓“子”氏。契因为有很大的功劳,所以在诸侯间有威望,“司徒”做的不错,诸侯也能老实听话。

契去世以后,他的儿子昭明继位,昭明去世后他的儿子相土继位,相土在夏相(就是那个经历后羿和寒浞时代最终被杀死的那个。他儿子就是夏朝的少康)的时候为了训练马匹制作了乘马。

相土去世后,他的儿子昌若继位。昌若去世后,他的儿子曹圉继位。曹圉去世后,他的儿子冥继位,据说冥曾经担任过少康帝的司空。冥去世后,他的儿子振继位。振去世后,他的儿子微继位。微去世后,他的儿子报丁继位。报丁去世后,他的儿子报丙继位。报丙去世后,他的儿子主壬继位。主壬去世后,他的儿子主癸继位。主癸去世后,他的儿子天乙继位,这位天乙就是后世有名的“汤”。

从契到汤,他们这一部落曾经迁都八次,直到汤的时代,他们才回到他们的祖先帝喾的封地来,汤为此写了《帝诰》,(在祭祀的时候)把他们辗转迁都的事情都告诉他们的祖先帝喾。

其实根据契与禹的关系,他们这一支在夏朝稳定的时候可能会得到晋升,扩大自己的属地,甚至被赐予新的更肥沃的领地,或者在没有犯大的错误的时候,继续保有领地。但是一旦夏朝中央有了大的动荡,作为同族(黄帝的后代),不管是看重血缘还是形式所迫,他们更容易偏向商朝而不是后羿或者寒浞。

但是政治没有绝对的同盟,或许某任人领导者与当时的夏朝继位者关系并不那么亲近,他们很可能就要远离政治中心。当然我们不排除当时气候不够好,大家不得不迁移往来,寻找最佳的居住地,毕竟虽然大禹治水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是时间向前推移,河道的淤泥也可能越积越厚。

汤有个大臣也是历史上很有名的,叫做“伊尹”。伊尹的母亲居住在伊水附近,所以伊尹被冠上“伊”这个姓,他的名字叫“挚”,小名叫“阿衡”,“尹”是后来他达到的地位,也就是“相”。

据说伊尹的母亲是一个女奴,父亲是一位奴隶,职业是厨师。这位“阿衡”从小就很聪明,并且勤学上进,虽然出生在“有莘国”(启的后代建立的诸侯国)并且是奴隶,但是他特别喜欢尧舜之道,并且以研究黄帝尧舜禹等英明君主的施政之道而有名,并且当了有莘氏的家庭教师。

汤听说他的名声,几次三番用贵重的礼物去聘请他,但是有莘氏的国王不答应——这么好的人才,我干嘛不自己用?

于是汤就想了个办法,他向有莘氏的国王求娶他的女儿,有莘氏的国王答应了,“阿衡”就作为陪嫁跟了过来——不知道是有莘氏的国王考虑到女儿的幸福自愿退步的呢?还是拗不过女儿的请求?或者干脆阿衡就想办法混进了陪嫁名单,甚至是混进了陪嫁的队伍跑出来了。总之,他跟定了汤,并且还曾借着烹饪的机会向汤讲述做帝王的道理。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阿衡想投靠汤,但是他自己没有路子,就谋划当了有莘氏国王女儿的陪嫁,然后借机向汤表明自己的才华与政治主张,后来被汤重用。

阿衡并没有一直跟在汤的身边,那时候夏桀已经不再那么喜欢妹喜,而是宠爱其他的美人,并把妹喜留在洛河流域。伊尹就通过妹喜得到了很多夏桀的重要消息。妹喜本来就是被夏桀打败的部落贡献出来的,按道理有国仇;夏桀宠爱她过后又抛弃她,又有了家恨,妹喜会背叛他也不足为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