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还给了舜衣服,给他琴,赐给他牛羊,帮他建仓库。这是看看会不会被物质腐蚀。舜还没怎么样,就眼红坏了弟弟象,或者舜的父亲也感觉权威受到了挑战,天子的女儿给老公撑腰怎么办?于是舜的父亲也想把舜杀死,就让舜修补谷仓,他父亲就在下面放火,想把舜烧死。舜借用两个斗笠跳下来得以活命。舜的父亲还不甘心,他让舜挖井,挖的差不多了就跟象一起往井里填土,打算把舜活埋了,舜也早有提防,早挖好了往别处的逃路,又逃出生天。这都是传说,是不是真的我不负责确认,但是如果是真的,由不得人感叹,这是什么感天动地的父子兄弟缘啊。
舜的父亲和象以为舜死定了很高兴,象就和父母商量分舜的遗产。象说:“这件事我是主谋,怎么分听我的。尧给了舜两个女儿做老婆,还给他琴,尧的女儿和琴都归我;仓库和牛羊归父母。”美色财帛都动人心。
分配好了,象便到了舜居住的地方弹尧赐给舜的琴,正弹着呢,舜回来了。象就非常惊愕,继而又摆出闷闷不乐的样子,说:“我正在想念你呢,想得我好心闷啊!”舜说:“是啊,你可真够兄弟呀!”
舜还像以前一样待奉父母,友爱兄弟,而且更加恭谨。这样,尧才试用舜去理顺五种伦理道德和参与百官的事,都干得很好。尧三十岁(所以舜很可能之前是有妻子的,但是我们不能苛求那个时代的风气,也或许之前的妻子被家人给害了呢)被举荐给尧,做了二十年的事,代行天子之职,八年后尧去世,三年孝期后登基做天子。
那么舜具体做了什么呢?因为时间不详细,我只就我的理解来说。
最少舜把要的尧的两个女儿和九个儿子给降服了,娥皇女英嫁给舜以后并没有端公主的架子。尧的九个儿子据说也都有了长进——这九个儿子里面按不知道包不包括丹朱。如果不包括,只怕又是一场宫斗戏。
然后舜“乃慎和五典,五典能从。”五典是什么呢?大体讲就是道德、制度。尧让他规范人们的行为,他做到了。“乃遍入百官,百官时序。”让他管理百官,百官也听话了。“宾於四门,四门穆穆,诸侯远方宾客皆敬。”让他接待诸侯来往,四方城门都很有秩序,诸侯和宾客都很尊重他。
讙兜曾经举荐过共工,尧说共工不行,但是讙兜还是试用他做工师,共工果然邪僻放纵,舜向尧帝报告,请求把共工流放到幽陵,以便改变北狄的风俗;把驩兜流放到崇山,以便改变南蛮的风俗;把跟尧不太对付的人流放了。说是去改变敌人的风俗,只怕就是把你放到那儿,敌人来了先跟你打,被打死了也活该。
鲧治水一直没有取得成果,舜就建议把鲧流放到羽山,让他跟东夷的势力对抗。三苗一族(据说是蚩尤部落的后代)反叛,就把他们迁徙到三危山,跟西戎对打。然后让他的儿子禹继续治水的事业——话说你真的不是打算赶尽杀绝斩草除根吗?很可能鲧的部落和三苗都是大部落,不可能灭族,也很难被同化,只能分割迁徙。
当时帝鸿氏有个不成材的后代,掩蔽仁义,包庇残贼,好行凶作恶,天下人称他为浑沌。意思是说他野蛮不开化。少皞氏也有个不成材的后代,毁弃信义,厌恶忠直,喜欢邪恶的言语,天下人称他为穷奇,意思是说他怪异无比。颛顼氏有个不成材的后代,不可调教,不懂得好话坏话,天下人称他为梼杌,意思是说他凶顽绝伦。这三族,世人都害怕。到尧的时候,尧没有把他们除掉。缙云氏有个不成材的后代,贪于饮食,图于财货,天下人称之为饕餮,意思是说他贪得无厌。天下人憎恨他,把他跟前面三个人并列在一起称为四凶。舜在四门接待四方宾客时,流放了这四个凶恶的家族,把他们赶到了边远地区,去抵御害人的妖魔,从此开放了四门,大家都说没有恶人了。
感觉这应该是前期帮助尧对付不太听话的势力。后面一点,就应该是慢慢培养自己的势力了。比如说,从前高阳氏有富于才德的子孙八人,世人得到他们的好处,称之为八恺,意思就是八个和善的人。高辛氏有有才德的子孙八人,世人称之为“八元”,意思就是八个善良的人。这十六个家族的人,世世代代保持着他们先人的美德,没有败落他们先人的名声。尧没有举用他们。舜举用了八恺的后代,让他们担任掌管土地的官职,处理各种事务,都办得有条有理。舜又举用了八元的后代,让他们向四方传布五教,使得做父亲的有道义,做母亲的慈爱,做兄长的友善,做弟弟的恭谨,做儿子的孝顺,家庭和睦,邻里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