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说:“不行啊。丹朱又愚顽又凶恶,你们再说一个。”
讙兜说:“共工广泛地积聚民众,功劳不小啊。”
尧说:“共工这个人,好讲漂亮话,其实呢用心不正。看上去虽然很恭敬的样子,其实呢,心底很不诚实。不能用他。”
尧又说:“如今洪水滔天,包围了高山,漫上了丘坡,大家日子都不好过,谁能治理呢?”
大家都说鲧这个人可以。但是尧又说:“鲧这个人,违背天命,毁败同族,也不能用他。”
四岳都说:“就先任用他吧,不行再换。”于是衮开始负责治水的事宜,但是用了九年衮也没有把洪水治理好,于是尧(另一种说法是舜)就把衮在羽山给杀死了,还有一种说法是给流放到羽山。
这里出现了几个人物,我们稍微讲一讲。
第一个“放齐”,放齐的资料几乎没有,只知道他是尧的臣子,对尧推荐过丹朱。应该是丹朱一派或者丹朱的对头——毕竟尧光儿子就九个或者十个。
第二个“丹朱”,尧的儿子。尧可能不喜欢他,也可能觉得他能力确实不行,没让他继承地位。但是考虑到当时洪水滔天的情况,一般人还真干不了,没干好的衮就给杀了(一说流放了),所以为了保儿子的小命说他不好,也是可以理解的。或者别人的实力已经在丹朱之上,尧已经觉得无能为力了。
下一个是“讙兜”,讙兜的资料也非常少,只说他是佞臣,推荐了共工,后来被流放了。
这里说到了“共工”,共工是什么人呢?据有人考证说,共工是炎帝的后代,他发明了筑堤蓄水的办法发展农业。黄帝跟炎帝很久以前打过一仗。这是黄帝系的所谓“外族”。所以哪怕他表现的很恭敬,尧也认为他内心是很不诚实的,共工后来也被流放了。
四岳是谁呢?有人说是曦氏和氏,他们主管四方山岳的祭祀;有人说是诸侯之首,反正应该是位重权高的人。位高权重的人推荐了谁呢?推荐了鲧。鲧谁呢?司马迁在《夏本纪》里说,鲧是颛顼帝的儿子,也有人说他是颛顼的孙子或者五世孙。尧的父亲帝喾在颛顼帝去世后继承的帝位。鲧和尧是同族。然而尧说:“鲧不行啊,他违背天命,毁败同族(暗搓搓地想这同族是不是就是尧或者帝喾这一脉?),不可以任用他。”
尧提出反对,然而四岳说:“先让他试试吧,不行再说。”于是鲧上任了。
然而用了九年的时间也没有取得成果,然后就悲剧了。不知道四岳后来有没有被流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