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侄女儿,这次是买鸡子?还是咸蛋?要是松花蛋的话,估计还要再过一段时日才能腌好呢。”
一进屋,姚丹就让丁宝姜自己去玩,然后带着丁宝珠和徐晔两人去了屋后并且推销起来。
丁宝珠看着那一排竹篮里的鸡子,笑道:
“没事,这次我想着还是买一样的,麻烦三婶给我秤斤咸蛋吧。”
“哎哟,这是咋了,那咸蛋黄的青团子难道卖的不好?”姚丹无论如何也是接触过生意的,一听就清楚其中的深意。“可是我和你三叔尝着,倒是觉得不错呢。”
“可能是口味不合适,不过今儿才是第一天卖,之后还不知道呢,所以这次我先只买半斤一斤就行。”丁宝珠解释道。
姚丹点点头,手脚麻利地秤了鸡子,和丁宝珠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做完这些,姚丹和丁绍又留他们下来寒暄了一阵,后者也就顺势感谢了三房二人,那场景可以说是和和美美的。
拿着鸡子和咸蛋离开丁家,两人又接着出村,那道上两旁果然还停留着不少摊贩,售卖的东西也要比平日里多,都要赶上去镇里赶市的时候了。
徐晔见路边果真有卖柳条和柳枝圈的,只不过多看了一眼,那小贩就献着殷勤往他们那招手道:
“郎君,娘子,快来瞧瞧吧,都是今天新采的柳条,想做什么样子都可以呢!”
丁宝珠也发觉了,想着也是过节,便笑道:
“徐晔,要不我们也学着戴戴?”
小贩见有意,赶紧笑着说:“俗话说得好,寒食不戴柳,红颜成白首,二位一瞧就是一对儿的,再来两条柳,慢慢就从红颜再到白头相守了!”
丁宝珠笑而不语,只是看了徐晔一眼。徐晔板着脸没出声,但是总显得神气稍许赧然。
既然开不了口,丁宝珠就说道:
“行,那就要两个柳条圈子吧。”
徐晔这才出声道:“柳条圈子你戴,我要一条柳枝佩着就行了,不然我戴柳条圈子像啥样子?”
丁宝珠笑道:“人家都说了,不戴就会成白首,那当然是要戴在头上才生效。再说了,又不是没钱买,你就和我一起戴戴又有什么不妥?”
徐晔想着她今日挣了钱,加之也是自己提出出来的,只好随了她的意,买了两个柳条圈子。
那小贩对于这个决定也是喜笑颜开,自然是因为柳条圈子要比普通的柳枝还要贵些了。
柳条圈子戴在脑袋上,两人都梳了各自的发髻,所以也正好卡在那上面,新鲜嫩绿色的细长柳叶随着动作与和煦春风不断轻微晃动着。
丁宝珠摸了摸自己的柳圈,下意识去看徐晔,却没想到后者竟然也瞧了过来,那两双眼眸就那么对上了——徐晔的头发现下梳得整整齐齐,倒是又有另一番感觉。
徐晔移开眼,闷声道:
“不是还要去买东西么?快走吧。”
“……哦。”
丁宝珠答应了,就又和他往前走,期间擦肩而过不少同样戴着柳条圈子的,似乎还是一对对夫妻。
她又买了很多粮食,比如糯米、大米和面粉,徐晔一看,就知道这是她买来做新吃食的,便问:
“你那青团子不做了么?”
“做的,接下来不还有几天是清明吗?正好还是要吃艾青团的。只是我想着青团是习俗吃食,过了之后自然要准备新的接着去卖了。”
丁宝珠一边考虑一边回答道,徐晔想了想,又问:
“你那凉糕还做吗?”
“也做。我头回做的就是凉糕,直到现在都有了一些固定来买凉糕的客人,要是突然不做了,那不就是白白放弃了嘛。”
丁宝珠说,却倏忽想起了什么,转头笑着问:
“对了,你是不是喜欢吃末茶红豆馅儿的凉糕来着?要不我也给你做点?”
徐晔愣了一愣,没想到丁宝珠竟然还记得这件事。不过他也只是买了那一次而已,况且丁宝珠嫁进来后,他若是想吃,招呼一声,丁宝珠估计也不会不答应,可他想着不麻烦,也就再也没讲过。
“……随便你。”
徐晔丢下了一句,既不肯定,也不否定,但以丁宝珠这些日子对他的认识,那估摸着就是肯定的意思了。
她准备接着主做青团,又去买了些做馅料的材料,另外还买了不少麦子,想着再做饴糖,还可以做其他吃食。
然而徐晔看她背后的筐子越来越满,蓦然问道:
“你一会儿回去就做了?然后明天拿出去卖?”
“是啊,怎么了?”
徐晔顿了顿,斜着眼说道:“今天是寒食,不能生火,你咋做吃食?”
“……”
丁宝珠一惊,继而讪讪地挠了挠后脑,光想着怎么在清明里卖吃食,竟然一时忘记眼前最近的这点了!
徐晔见她这幅尴尬的模样,不由得嘴角微微勾了勾,才道:
“行了,咱家住得偏,四周也没啥邻居,何况这吃寒食也不是人人都遵守,你明天又要去做买卖,开了灶也没啥大事。”
“那我就放心了。”丁宝珠松了口气,还不忘像是刚才那个小贩那样殷勤道,“到时候我给你做凉糕吃,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