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想向圣医学奇幻之法,圣医向她提出条件,“若你能在三个月内学会庿语,我便教你。”
秋水应下了这个要求,便去找了阿寻,要她教她庿语。阿寻倒未拒绝,只是让秋水为她寻一些史书。
秋水道:“不如我们去山下市集逛逛?”
阿寻摇头拒绝了秋水的提议,只是答应可以为她找个山下的向导。秋水不解,便拉着阿寻撒娇让她陪着下山。
阿寻熬她不过便说:“我也不是不曾下山,只是那山下的人见我只觉稀奇。看我那眼神好似见到什么稀罕物,眼神让我甚不舒服。”
秋水笑道,原来不过这事,便劝解道:“我刚上山那几日,怕是这寨中的人来了个八成。人都如此,就爱看个稀奇。你生的美貌,我也愿意多看几眼,你这服饰又十分精致,在人群中确是打眼。不如换了我的衣服,你我再一同下山?”
阿寻先是推脱了一番,可秋水跟在她后面,一声声好姐姐的喊,又换着花样的夸她貌美。一时招架不住,便就答应了。
秋水为她寻了一件翠色衣裳,上有些白色小花。秋水不会挽发髻,便用一玉制莲花冠为她盘发。“你这幅好容貌,倒是可惜我这笨手,不能为你弄个相配的发髻。”
阿寻笑着回到:“那你过几日学了,给我试试?”
秋水叹气道:“我倒是没这手艺,若你有日能见我一位好友。她是绣坊中第一手巧之人,时兴的发髻,她看眼便会了。”
巫姨笑盈盈的从她两身后走来,一脸的赞叹欣赏望着阿寻。啧啧叹了几声后说道:“这汉人服饰到底是显的温婉些。”
阿寻不搭话,拉着秋水便要出门。秋水向巫姨行礼后,便也出门去了。
两人行至山下,来到一街市。虽是不及京师的繁盛,但也别有风情。京师坊市多数铺了石头制的方形地砖。此间坊市乃是铺上了一些碎石子以将道路平整。
京师的街道都是方方正正的,道路也是横平竖直的。此处的街道就如此处的水一般,曲折绵长。因是在一座小山旁而建,时而又要上坡下坡。
秋水与阿寻两人寻了一家高处的酒馆,点了些甜皮鸭,麻辣小炒兔,椒麻鸡。阿寻到是吃的欢喜,秋水不爱这些辣菜。之后只好点了份随处可见的阳春面饱肚。
吃过饭后,便去了一家书店,书店上挂有“知义书坊”的牌子,书坊由一对父女经营。见是两位女子进入书坊,书坊老板便让自己十四的女儿前去接待。
书坊老板的女儿自称名叫锦书,梳着一个小盘发髻,发髻上插一个玉梳,双额各配一支珠玉帘梳。身穿一件粉色直袖衫,配上一件翠绿绣花百迭裙,腰系一根环佩绦带。
一张小脸,生的是个娇弱摸样,鼻若悬胆,唇若点樱。可一双眉眼,却不见柔情,像是寒铁练成的一对长枪,眼神直透透看着你,仿佛要穿过心去。
锦书望着秋水与阿寻说道:“两位娘子是要买些什么书?”
秋水望着锦书道:“我想寻一些记录此地花草的书籍,她要一些史书。”
锦书寻了一套《华阳国志》与《川地百花》交于秋水手上说道:“《华阳国志》是西晋常璩编写,虽是主写一些地理与神话传说,但也写了许多植物的名称与功效。这本《川地百花》作者不详,其中主要记录了一些本地常有的毒草毒花。娘子你可看看是否是你所要寻的书籍。”
为秋水寻了书后,又看向阿寻;“你可是为自己所购书籍?”
见阿寻点头后又问:“你可识字,平日里喜欢看些什么书。”
阿寻怪是不好意思的,“我只是识字,平日里不太看书。”
“会识字已是了不得了,一般私塾以《千字文》为启蒙。但你既只是识字不看书,应是没有指导老师,只是家中有位识字的长辈教授了一些。那我推荐可先看些《春秋》《左传》与《史记》,《左传》中有《春秋》的详细注解,你看懂了这两套书,那再看其他书籍也会简单不少。正巧我家书坊这三套书有名家抄写的全套版本,平时难寻,今日两位娘子到是赶巧了,不如一并买下?”
阿寻点头后,秋水便付了银子,将那些书都买了下来。本是想在逛上一逛,可又觉得这些书太重了,便寻了寨子里今日下山采买的队伍,随着他们一同回去了。
阿寻随意的翻阅了一下《史记》第一册,指着“依鬼神以制义”道:“怎得你们汉人也是以鬼神之说开始治理民众莫?”
秋水望向阿寻所指处笑道:“当然如此,即使是如今也有。有些地域会立一些地仙,用以祈福或是让民众捐款一类。”
阿寻冷笑道:“我倒以为汉人学识长于寨中之人,不用这愚民手段了。”
秋水:“天下民众之多,若不用这愚民手段,除非这天下人身后都有一双眼睛。你到不必较真这个,不是还说了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在这天下人身后未长眼睛之前,愚民便愚民吧,你我不愚就好。”
阿寻又笑她道:“你如何不愚?圣医一些小花招,不久将你哄骗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