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们大都读过书,在当下的农村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姜瑶昂首挺胸:“机会是争取来的,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你若是一直这样红着眼睛闷闷不乐,到了黑龙江,大队长只会觉得你不情愿下乡,自然不会给你好脸色。”
“你听我的!姜小花同志,不管到了哪里,第一是想办法让自己好过点,不想下地种地,那你就睁大眼睛看看周围,什么活你能干,放牛你能做吗?打猪草你能做吗?”
姜瑶故意激她:“当然,如果能教书认字更好,但是这样轻松的好事,凭什么该落到你头上?下乡的初高中毕业生多着呢。”
这句话出来,姜小花脸色着急,忙问:“那、那我该怎么做?”
姜瑶左看右看,大街上不好敞开说,冲着她招手,在她耳边低声道:“傻姑娘,你要主动争取才行啊。谁能决定这些事情,你就去讨好谁,如果是大队长,你就找大队长媳妇,她总有需要的东西,你送礼送到她心坎上,她一定帮你说话。”
“啊?”姜小花傻乎乎地看着她,似乎没想到事情还能这么办。
点拨的话说到这里,能领会多少,全看她以后怎么做。
姜瑶不再多说,瞧着前面就是苏南市火车站,火车站远远望去,人头攒动,熙熙攘攘。
姜瑶下意识把塞得满满当当的灰色大书包背到前面,以防扒手摸进去偷东西。
虽说她有一个十立方的小空间,空间里也能放东西,但出门在外,尤其是上了火车,人多眼杂的地方,总不能一直偷偷从空间里拿东西?
表面功夫至少得做足了。
这书包里面好不容易“偷”来的介绍信,就是她的身家性命!
丢了自己也不能丢了介绍信!当然,包里的其他东西也不能丢!
姜瑶深吸一口气,紧紧抱着怀里的书包,拉着姜小花一头挤进火车站。
简简单单的红砖瓦房,就坐落在光秃秃的铁道边上,上面挂着苏南市火车站的站牌,里面两个窗口,是售卖火车票的。
站上人来人往,吵闹声嚷得人耳朵里嗡嗡嗡的响,四面八方都是背着大包小包、响应号召下乡插队的知青。
姜瑶看见高高挂起来的横幅标语——“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1]
“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广阔天地炼红心。”
“嘀嘀——!”刺耳的鸣笛声穿透耳膜,姜瑶连忙捂紧耳朵,拧着眉看向铁道。
只见一列破旧绿皮火车远远驶来,带着咣当咣当的巨大动静。
列车颤颤悠悠停了下来,仿佛吞噬人海的巨大怪兽,一个个身影义无反顾跳了进去。
有妇女胳膊上缠着红布,站在铁道边上招手大喊:“新延路街道,新延路街道的,下乡的知青这里集合,去黑龙江的火车!抓紧时间上啊!”
话音刚落,一窝蜂的青年涌了过去,“婶子,我就是去黑龙江!”
“去黑龙江!”
“快上,先挤上火车,没买票的上去再补票!”
“记着啊,到了那边有兵团的人接应你们,大伙儿都是新延路街道的,认识的互相拉一把,别落下谁了!”
听到这句,姜小花急道:“我…我也是新延路街道的,我们这一批都是去黑龙江。”
姜瑶当然知道她是去黑龙江,估计就是去开垦北大荒的。
她以前看过年代纪录片,内容已经记不太清了,但对其中一句旁白印象深刻:1958年有十万官兵转业来到北大荒!
十万人的劳动力是什么概念,一人一把锄头都足够开垦十万亩地了。
北大荒的开垦相当不易,那里有生产建设兵团、来自全国各地成千上万的知识青年,爬冰卧雪,挖渠沟挖石头,排干沼泽,开垦荒原,建起了许许多多国营农场。[2]
那就是后来的北大仓!
条件确实艰苦,但只要咬咬牙熬过来,未必不是一个好地方。
姜瑶抿了抿唇,神色复杂,拉着姜小花低声道:“我不是去黑龙江,不能和你一块啦。你听我的话,要是……要是……”
想到书包里和姜小花一模一样的介绍信和户口证明,姜瑶闭了闭眼,就当是感谢她,揪着她耳朵悄悄说:
“姜小花,你要是嫌苦嫌累熬不下来,就早点找一个喜欢的男人嫁了,最好是那儿当兵的,个子高体格壮的那种,力气大能干活,知道对你好,也能让你吃饱饭的,懂不懂?”
“……我、我懂了。”到底还是没开窍的小丫头,红着脸,对着姜瑶怯怯点头。
看着她挤上火车,姜瑶大松一口气,笑了一笑,转头就去看黑板报上的列车车次,琢磨着自己该去哪个城市。
最好离苏南市越远越好!
她想借用姜小花的身份落户,当然要走得远远的,免得被人发现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