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你知道我上辈子有多遗憾了吧。”郁清仿佛是要把上辈子错过的那些时光补回来,盯着沈研看个没完。
想起往事,他突然泄气了:“唉,你后面两本书和我公司的关联就不大了,我想过找二次合作的机会,但是都太牵强了。”
沈研边听边笑,终于记起当初那场饭局的细节。
盆栽做得精致,来谈合作的人和司机都很好说话,甚至谈完事司机还送他回家,没想到这些事情背后郁清都在。
那三盆植物后来一直放在沈研家客厅里,枯叶落,新芽生,陪伴沈研一年又一年。
“所以重生之后你不打算继续办园艺公司,是因为花粉过敏?”
“对,还有一个原因是我觉得做平台会比开公司赚得多。”郁清不好意思地挠头,后知后觉意识到关于重生前的那番话有点太坦诚,似乎暴露了自己对三月一的憧憬。
不过沈研是沈研,三月一是三月一,如今这个受他资助,人生走向截然不同的学生未来是否会长成他印象中的三月一还不好说,郁清安慰自己。
俩人又聊了一会儿学习方面的问题,茶水变凉后他们告别,各忙各的事去。
沈研回到空无一人的教室,周末大家都喜欢回家或者上自习室学习,他懒得到处搬书,索性就坐教室里学。
今天练的是数学里的概率大题,相对于其它大题较为容易,沈研看过例题后连续练了几个类似的,正确率还可以。他稍觉心安,巩固后开始学下一个内容。
沈研完全沉浸在知识中,没注意到夏老师悄无声息站在门口看了他一会儿。
中午和郁清吃太饱,下午等沈研意识到饿的时候已经很晚了,他算了一下时间,打算门口吃个套饭回来继续学数学。
再过半小时周天晚自习的铃声就响了,吃一顿饭还是来得及的。
沈研快步穿过门口陆陆续续摆起的小摊,径直往套饭店赶。
不成想迎面撞上个熟面孔,老孙一手牵着闺女,一手捧着盒烧豆腐,呆呆望着他。
沈研打招呼也不是,无视他继续走也不是,只好站定朝老孙笑了笑,权当问好。
老孙回过神眼睛一亮,上前几步说道:“同学,你可帮了我大忙,那晚要不是你给我出了写小说的主意,我可就遇上大事了。”
孙小果还小,懵懵懂懂察觉到她爹对沈研的感激,叉起一块豆腐就要递给沈研。
“吃……”
沈研接过她的豆腐,温和地朝她笑了笑,接着对老孙说:“谢谢,凑巧罢了,我赶时间上晚自习,有空下次再聊。”
老孙也不好留他,连忙点头目送他离开。直到沈研的背影消失在人流中,他才蓦然反应过来,“这位同学那天不是不着急回去上晚自习的吗,怎么今天……”
他怎么想也想不明白,索性不再去想,之前种种权当奇遇一场。
豆腐这种食物,葱花辣椒面白芝麻,不需要多复杂的做法就能很好吃。沈研细细嚼着孙小果送他的豆腐,又想起中午和郁清吃的那顿饭。
油条剪开分段,里芯填了虾滑,外皮裹上薄薄一层葱花蛋液,煎出来的油条壳吃起来像酥皮,意外地好吃。
郁清的饭,郁清的脸,郁清的声音……沈研发现他最近好像经常想起这位神奇的资助人。
比起单纯的监护人,这家伙似乎更想成为他的监护人。学习饮食无一不周到,有求必应,有问必答,还请了称职的护工精心照顾住院的外婆。
望着左手手腕上略显幼稚的儿童手表,消息栏上跳出一条最新消息,是郁清给发的解题思路,他们中午讨论过这道数学题,没想到郁清还记得。
这份体贴无微不至将他环绕,沈研措手不及的同时又感到疑惑,自己写的小说,真有让读者做到这种份上的资本吗?
写《无叶》的那段日子,他白天打工,晚上帮老孙看店,点一盏小橘灯,在一台快要报废的老手机上敲字。
他写韩星元也是在写他自己,白天的困难挫折与短暂快乐都是养料,一点一点丰满韩星元的血肉。
他生来就身处绝境,没人拯救,他便生生闯出一条路,没人引路,他便挖掘自身潜能,勇于探路,为后来者点灯。
后来两本《未接来电》和《百分百模仿》,虽然剧情文笔越发精进,却始终缺少了那么一种对自身的深刻思考。
……也难怪《无叶》能引发郁清共鸣,对自己产生滤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