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雪扬起下巴,有些骄傲地道:“那你怎么一点都不激动?”接着又兴致勃勃地说道:“我今日才知道,原来鸭子最喜欢吃虫子,也喜欢吃蝗虫,若是用一群鸭子去救灾,这办法是可行的吧?”
闻言,永安侯眼神倏地一亮,陷入了沉思,片刻后,不住地点头赞道:“这倒是个不错的办法,只不过这鸭子要的数量不是一般的多,明天早朝为父就向皇上提出这个法子。”
映雪连忙点头,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侯爷瞧见,忍不住打趣道:“为父出差一趟,映雪可是越来越懂事了,还会替爹爹分忧了。往常时,你瞧见爹爹就生怕被爹爹问起你功课之事而逃避,别以为爹爹不知道。”
闻言,映雪赶紧收敛想哭的情绪,故作轻松,朝永安侯俏皮地吐了吐舌头道:“爹爹就当映雪是开窍了吧。”
永安侯点头笑道:“你从小就聪明,你大哥可比不过你,也幸好你是个姑娘,不然为父还要考虑这侯府由谁来继承了?”
映雪双手叉腰,自夸道:“我就算是个姑娘,也可以帮大哥一起,把侯府发扬光大,爹爹就等着瞧吧。”这番话惹得永安侯开怀大笑,爽朗的笑声在书房中回荡。
晨曦微露,缕缕金色的阳光透过宫阙的飞檐,洒在皇宫金殿那熠熠生辉的地砖上。殿内,文武百官整齐列于两侧,个个神色肃穆。
皇上高坐龙椅之上,一身龙袍在晨光的映照下愈发威严庄重。他目光如炬,缓缓扫过殿下群臣,沉声道:“诸位爱卿,近日中原虫灾已往周边蔓延,多地遭受虫灾肆虐,百姓苦不堪言,又过去两日了,不知诸位爱卿可有应对虫灾之策?”
殿下一片寂静,群臣面面相觑,竟无人敢率先应答。
片刻后,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臣颤颤巍巍地出列,双手恭敬地拱起,声音颤抖着道:“陛下,老臣以为当速速开仓放粮,以解灾民温饱之急。”
皇上微微皱眉,脸上流露出一丝不满,道:“开仓放粮只能解一时之困,却无法根治虫灾。”
群臣皆低头不语,气氛愈发凝重,仿佛有一块巨石压在众人的心间。
就在此时,永安侯挺身而出,目光坚定,朗声道:“陛下,臣有一策,或可解虫灾之患。”
皇上神色一振,眼中满是期待,道:“爱卿快讲。”
永安侯接着说道:“鸭子喜爱食虫,若能组织大批鸭子前往灾区,或可有效治理虫灾。”
皇上听闻,眼中闪过一丝惊喜,道:“此策新奇,不妨一试。”
群臣也纷纷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又有朝臣提出异议,道:“虫灾蔓延极快,若是只靠鸭子捕食,那得需要多少鸭子才能把蝗虫吃尽?”
这时,一道温润浑厚的声音从前方传来,“这有何难,据臣所知,鸭子的孵化期只需一个月左右,礼部可从京城开始筹备购买周边的所有鸭子,赈灾途中再沿途购买,待到灾区时,鸭子的数量自然是不可计数。”说罢,只见太子从椅子上缓缓站了起来,他面容英俊,神情坚毅,向皇上恭敬地禀告道:“父皇,儿臣愿往灾区,替灾民排忧解难,定不辜负父皇与百姓的期望。”
说完,就有一位面容严肃的朝臣急匆匆地站出队列,急切地阻止道:“不妥,不妥啊!太子乃千金之躯,且向来身体灜弱,怎可亲自前去?灾区环境艰苦,万一让病情加重了怎好?这可万万使不得!”
又有一位身材魁梧的朝臣上前一步,高声提议道:“可让三皇子代表皇室前往,三皇子英明神武,定能给百姓信心。”
说罢,朝中瞬间因救灾派遣之事,如同炸开了锅一般争执起来。大臣们有的涨红了脸,挥舞着衣袖,大声争辩;有的眉头紧锁,与身旁之人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还有的心急如焚,急得直跺脚,整个朝堂一片嘈杂。
眼见这吵声越来越大,场面愈发混乱不堪。皇上脸色阴沉,猛地一拍龙椅扶手,怒喝道:“够了!都给朕住口!朝堂之上,如此吵吵嚷嚷,成何体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