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卡姆疯人院的前身修建于上个世纪,是一座矗立在海岛上的豪华巴洛克风格贵族大宅。
在哥谭市建立之前的十七世纪上半页,沿海地区曾有一座名为阿卡姆的小镇,当地土著居民以镇民为姓。后来创立了哥谭市的四大家族迁居此地,小镇逐渐消失在奔涌不息的时间长河中,唯有名字以代代相承的姓氏流传下来。
当然,阿卡姆疯人院跟消失近一个世纪的阿卡姆镇没什么关联,至于为什么同名,那就要提到在哥谭市建立后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中,作为重要的角色活跃在哥谭市舞台上的阿卡姆家族了。
阿卡姆疯人院的创始人阿玛迪斯·阿卡姆,是这个家族的最后一任家主。他决定将先祖流传下来的贵族宅邸捐给市政府,用作充满人文精神的综合医院,他以自己的姓氏为这座光荣的仁爱福利院冠名,以此来纪念自己因精神疾患饱受折磨的母亲。
这本来是个善举,但重新改建时怪事频出,就像是遭到了诅咒一般,先是负责该工程的建筑师精神失常,持枪冲入工地袭击6名工人后自·杀。随后一个患有严重臆想症的杀人犯冲入阿玛迪斯·阿卡姆的家中,砍死了他的妻子和一对儿女。
阿玛迪斯·阿卡姆家破人亡,很快出现幻听、幻视,并发展成了精神分裂症,成了阿卡姆疯人院的第一个病人。阿玛迪斯一生都在被难以言说的幻觉所折磨,晚年穷困潦倒,生活并不幸福。最终在29年后,他在疯人院用一根撕下来的洗床单了却残生。
在他死后,旁支亲戚们一拥而上,分食了所有的家族财产。随着最后一代继承人宣告死亡,阿卡姆家族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离散的家族成员多半改名换姓,没人愿意使用这个沾满了诅咒的姓氏了。
直到现在,哥谭市仍然流传着有关阿卡姆的恐怖传说,据说工人曾经在地下挖出畸形巨大、有着猴子脸的老鼠,和像七鳃鳗一样满嘴尖牙,背后长着肉翅的蠕虫状生物,甚至还有插着尖木桩的中世纪女巫干尸。
总之,阿卡姆疯人院是个极其不详的地方,不仅仅是因为它专门收治有严重精神疾病的重刑犯。哥谭市民对它有很多称呼,“恶魔之地”、“疯子集中营”,传言即使是在晴空万里的午后,这间精神病院似乎也萦绕着淡淡的灰雾。
数年前,一位心理学医师从阿卡姆疯人院离职后,写下了著名的畅销书《阿卡姆:疯子之国》。里面对阿卡姆疯人院有一段十分准确的描述:
“……我穿过疯人院的大门,仿佛穿过了一层厚而无形的隔膜,阿卡姆像是一个不可思议的神奇国度,坐落于我们的世界跟另一个世界的交界边缘。没错,其实一直存在与两个世界,我们的。和他们的。……这座疯人院是特殊的,居住在这的病人是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子民,他们以最极端的邪恶方式生活,并习以为常。
在他们眼中,我们的世界和他们的世界同样真实,只是有些微小的差别。在另一边,战·争、屠·杀、食·人、亵·渎尸体都再正常不过。他们坦然自若地谈论这些,丝毫不能理解我们所表现出来的惊恐。
(中略)……我要强调,阿卡姆疯人院并不在另一端,它只坐落在二者的界线上,这里的人已经不再清楚自己究竟处于哪里。疯狂最糟糕的一点,就是你并不清楚你正在陷入疯狂……在阿卡姆疯人院监牢的另一端,没有对人类的丝毫善意……宛如地狱一般,也许就是,或者更胜地狱……”
-
一个天气阴沉的午后,押送罪犯的囚车开进了阿卡姆疯人院东侧的c-16区。
数个荷枪实弹的武装押送人员首先跳下来,评判了一下周围安全条件,才做了个手势,示意其他人员押着囚犯们走下来。
新来的罪犯们像畜生一样,被锁链连成一排,走在前面的犯人罪行较轻,大多是偷窃或抢劫,被送到阿卡姆疯人院做行为矫正。
他们戴着手铐和脚镣,穿着特制的亮黄色囚衣和塑胶拖鞋,惶恐不安地看着高高竖立的铁丝网。一双双野兽般的眼睛藏在铁丝网背后,上下打量着这帮新人,好像屠夫看着羊圈里的小羊羔。
“你猜这些人谁先被开/苞?”杀手蛾*一边吃着橘子,一边对身边的捕鼠人*说。
捕鼠人摇了摇头:“一群歪瓜裂枣,你想上你上,我没有兴趣。”
阿卡姆疯人院是环形构造,从内而外被划分为许多个区域,圆心位置官方名称为A-1中心治疗区,关押着恶名远扬的传奇人物,而其他无名小贼只能聚在圆心之外。
C-16区倒没关押着卷宗摞起来能有两米高的恶人,可论变·态程度也好不到哪儿去,在上个世纪,此区域专用于矫正恋·童·癖和同·性·恋。后来延伸成了性·变·态和强·奸·犯的收容所。
这里风气极差,凶杀率很高,囚犯经常聚众械斗,拉帮结派,霸凌甚至强/奸狱友,甚至爆出过多人派对的性丑闻,且参与者全都是男性。
凡是长得稍微端正一点的犯人,在入狱后一星期内必然遭到猥·亵或强·暴,前辈们将其称之为“迎新仪式”。“仪式”地点多发生在洗衣房、后厨和图书室等地,有些犯人还会遭到多人多次强·暴。例如著名的“节日杀手”卡尔米内·法尔科内*,入狱9个月后因为脱垂严重保外就医,没人知道他在监狱里经历了什么。
两人正在说话间,最后一个囚犯从车上走了下来。跟其他小鸡仔一样战战兢兢的囚犯不同,他的待遇堪称隆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