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子,一家人都得找人家裁缝去。
把两个孩子还有手里的东西送到家,宋明韵拎起厨屋的篮子又匆匆往集市上走。
买鸡蛋,哦不,抢鸡蛋去。
这段时间,家里的鸡蛋吃得特别快。
早上煮,中午荷包,有时候还要蒸。不得不说这是个百搭而且有营养的东西。
这条街上卖鸡蛋的人家不少,一般来说定价是很统一的,普通鸡蛋四分一个。
这跟超市卖鸡蛋还不一样,人家那个按斤两称,每天的价格还会变。可能今天还是四块五一斤,明儿个就成五块一斤了。
宋明韵找了一家刚到集市上来的,卖鸡蛋的是个年轻小伙子,呲着一口大牙笑的傻气。
她先前在集市上买东西被人坑过。
说好的论斤卖,回家放称上一称,嘿,缺斤少两。
你拿过去人还不认,自那以后宋明韵买东西就更偏向年轻人的摊子。
年纪小脸皮薄,还没随着年纪练出来一张厚脸皮,做生意都还是诚信人。
虽说鸡蛋造假也很难。
宋明韵问了问价钱,跟她认知中的差不多,“能自己挑不?”
“能挑。”
宋明韵把篮子放在一边,“还是一个价吧?”
小伙子点点头。是一个价,要不这一个个的,那都不肯到你的摊子上来看的。
得了准信,宋明韵开始挑鸡蛋。说是挑鸡蛋,但是宋明韵还没到只挑大的那份上。
虽说看到大的她也不会不拿,专捡小的。
那是不缺德了,但是缺心眼子。
宋明韵看鸡蛋,就是看磕坏了没有。能拿齐整的谁拿坏了的啊。
挑了五十个鸡蛋,“50个,你也查清了是吧。”
宋明韵站起身,跺跺脚,蹲久了脚麻。而后递出去两块钱。
“你点点。”
确认没问题之后,宋明韵挎着鸡蛋回家。
中午做点什么她已经想好了,糊涂面条。
说起来,刚才还看到有人卖浆面条,挺怀念的。她不会做浆面条,但是糊涂面条她会啊。
早上玉米面不是做出来白饭嘛,先前提到过,白饭就是糊涂。
这糊涂面条也是在糊涂的基础上做的。
宋明韵来到厨屋,从房门后边的袋子里薅出来一把干豆角,干芝麻叶儿。
像是做正常面条一样,就是清水还是糊涂的区别。
宋明韵喜欢吃稠一点的,所以做出来的成品几乎不流通。
正好两碗的量。她一碗,孩子各分一半。
宋明韵端着三碗饭到屋里,“吃饭了。”
吃过饭,宋明韵看着窗外的天气,深感不妙。
好像要下雨,看着墙边沿的蚂蚁洞,蚂蚁搬家呀。
要真是如此,那也就只能在家里待着。
天公不作美,摆摊没有门面房稳定,这东西也是看天吃饭。
宋明韵还没那么着急赚钱,她觉着撩开帘子,听着雨声休息也不赖了。
只是跟孩子说好的去宋家,也去不了了。
又过了两个小时,宋明韵来到院子。
天色阴沉沉的,地面已经被小雨润湿,先是一滴一滴的小雨,忽而下得紧了。
宋明韵瞧着屋外这天气,要是等五六点还不停,她得去给赵舒送趟伞。
她拖着躺椅到堂屋门那儿,上面铺一层被子,省得硌背,往上面一躺,舒坦。
两个闺女在屋里头睡着了,午睡到什么时候都不一定,四点多钟也是有的。
宋明韵心想,赚钱不就是为了有一天能够不赚钱。
不再为了钱烦心,也能说出来钱就是一串数字。
伴随着雨滴砸落在地面,房顶,树枝上的声音,宋明韵渐渐失去意识。
再次醒来,宋明韵动动脖子,而后左手捂住,落枕了好像。
时间将近四点半,她来到屋里,冰糖一扭头看向她。
眼半眯着,带着迷茫,看得出刚醒。
她小声地说,“我去给奶奶送伞,等妹妹醒了你带着她玩,我一会就回来。”
“饿了桌上有吃的,自己拿。渴了自己去泡点麦乳精喝。麦乳精在厨屋放着呢。”
家里的东西一般不锁,两个孩子也都知道在哪儿放着。
宋明韵拿一块布把车座擦了擦,屋外的风这会还行,伞不会被吹的东倒西歪的。
她举着伞,骑车往赵舒的单位去。
这条路她曾经也走了很多次,宋明韵倒是想要不要让赵舒就专门做吃食。
后来想了想没必要,两个人要是都外出,整个孩子就没人看了。
赵舒也没提,也就先这么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