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师尊弃我,抄他老窝 > 第101章 武陵之围城

第101章 武陵之围城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以谢重珩的眼光来看,宁苏玄的安排对付单纯的民变没有问题。毕竟大昭近年小股流民叛乱频繁,大家都习以为常了。

但他也许根本没想到有人竟如此大胆,一出手就集结了数以十万计的流民,堪称近千年来大昭规模最大的一场叛乱。

且如今看来,对方早有预谋。前期各项准备,包括器具制作、人员分派、统筹策划等等,尽皆安排周全,连他的兵力布置都摸得一清二楚。

甚至战事先从西城门而起,都是精心策划的结果。

西城门因朝向永安方向,防守相对薄弱。流民们从这里开刀,先以血肉之躯硬拼出城迎战的驻军,不仅可以削减对方部分战力,更可迫使裨将锁闭城门。

城外的驻军由此孤立无援,完全没有里应外合的机会,无需多久就会全军覆没,仅剩守门的少量兵士。再出动抛石机和撞车攻城,简直称得上绝妙。

流民是乌合之众不假,但仅从这前后的人手调配,可知远处的夜色中,必然有通晓军事的人在暗中指挥。此人非但绝不可能是流民,甚至都不是寻常百姓。

那么,果真是如同初入抚星城,凤不归同他夜谈时所言,六族中人或者别的哪个世家、名流终于忍不住,决意裹挟流民,反抗朝堂和昭明帝,公然割据一方了么?

撞车剧烈而沉闷的声响持续不停,城楼上不断有羽箭混着滚石擂木袭下,伴随着流民痛苦的哀嚎声和前赴后继的怒吼声。

喧嚣之中,谢重珩微微眯起眼睛,极力望向远处。但见银雪般的月华下,隐隐显出一个有些眼熟的男人身影。

那人体魄修健,随意穿着件劳苦百姓常见的单薄无袖破短褂,敞着衣襟。露出的大片精壮胸膛和肌肉线条流畅的手臂,无不透显着强大的力量和蓬勃的生命力。

他慷慨激昂地挥着手,大约是正在鼓动、安排众人。

显然,黎雍便是在西门指挥作战的流民首领。

此时此地看到他,倒并不令谢重珩感到奇怪,反而有种“果然如此”的如释重负之感。

虽然二人并未正面接触过,但在他看来,这实在是个堪比名伶的人物。

从初见时的刚正刹那转为近乎粗鄙的调笑,到后来孤身查探守军兵力布置的深沉,再到眼下彷如正义化身的豪壮,人还是同一个人,却仿佛有千张面孔万端变化,自然得毫无破绽。

此人若果真仅仅是活不下去、被逼铤而走险的流民,用兵手段就绝不应该如此老练,能跟武将世家的下属裨将叫板。

若他属于某支未知势力,那他背后还有谁?他们裹挟数十万流民,挑起大昭王朝近千年来最大规模的叛乱,究竟有什么更深的目的?

无论从哪个方面去解读,黎雍都绝不可能是个单纯的存在。

谢重珩观望着西城门外的战况,兀自转着各种念头,并没有注意高处虚空投下的一瞥。

收回目光,凤不归继续隐藏了身形,浮在天幕下,感知着整个武陵府城的情形。

西门的战斗刚刚开始,北门外的流民就与驻守在城外监察的宁氏兵将交上了火。很快,东门外也传来了厮杀之声,只剩南门尚且寂然。

宁静的夜晚被彻底撕碎,伴随着嚎哭和杀戮。城中陆续亮起无数灯火,又被骑着战马飞驰而过的兵士呵斥着熄灭了。

不难想象,一家老小该是何等心胆俱裂地骤然从睡梦中惊醒,鞋子都来不及穿好,连滚带爬地摸索着寻到家人,抱在一起,在黑暗中颤抖不止,连哭泣、咒骂都只能极尽所能地压抑着。

整个武陵府城临时戒严,禁举灯火,民不出户。除了深海浪潮般沉闷的惊惧动静,就只剩下了战乱的声响。

三处城门都被暴力强攻后,南门外的流民仿佛才手忙脚乱地陆续就位,也开始了小规模的战斗。

西门攻势仍是最烈。裨将连续三次求援,传令兵纵马狂奔至城门附近,嘶声高喊:“将军有令,死守城门,后退者斩!”

直到最后一次,宁苏玄才不得不调派了一小支备用兵力,前往驰援,可见其捉襟见肘的困境。

即使如此,也并未有哪怕一艘飞舟、一支援军现身,不难看出,武陵府城果然已经仅剩个空壳子了。

宁氏掌执宁松羽身为兵部最高官长司武令,理论上是全大昭帝王之下最有兵权之人。其族中将领却遭一群乌合之众围困,无兵可用,当真令人匪夷所思,讽刺之极。

眼见这场战一时半会不能有结果,待那队兵士疾驰而过,谢重珩屏气凝神,借着夜色的掩护,小心地潜回了客栈。

虽说早有预料,但毕竟事出突然,多少打乱了他原来的计划。

正在考虑是不是要找凤不归商量一下,又怕他连日劳累,已经歇下了,他在对方的房间门口略略一顿,终于决定还是作罢。有什么事都明天再说。

却不防房门无声地打开。黑暗中,一只纤长有力的爪子精准地握住他的手腕,仿佛守在巢穴口捕猎的猛兽般,将他一把拖进去。

凤不归没睡,素白外袍松松披在身上,也不知是刚刚起来还是正准备就寝。

他懒散地倚靠着床头,示意青年在身边坐下,拖着嗓音问:“怎么样?”

谢重珩斟了两杯水,递过去一杯:“人算不如天算,这次的叛乱有阴谋。流民已经将武陵府城全部包围了,结合我们来时在城外所见判断,加一起不下二十万。”

“这还只是战斗刚刚开始,更外层不知还有多少在往这边赶。更糟糕的是,这让所有流民或者有心人都看到了另一种可能,效法的人会越来越多,大昭日后恐怕再无宁日。”

酷暑中奔波一趟,有些口渴,他连喝了几杯,方才接着道:“我在西门看到了黎雍,但不确定他只是指挥一处,还是统筹整场叛乱。”

“这次背后的人不简单,竟能将一盘散沙的流民号令、鼓动起来并妥善布置。要么其水平远在府城守将之上,要么筹谋已久,刻意造成今日之局。更或者,二者兼有。”

“且,此番连绝不应该在民间出现的抛石机和撞车都出动了,后面不知还有什么势力和目的。宁苏玄留在城外那些兵士,大约都活不过今晚。”

“宁氏的援兵赶来之前,我们应该都没有办法离开。”微不可察地叹了口气,谢重珩随意用衣袖擦着面上的汗,继续道。

“我担心的是他们还有后手。如果附近没有宁氏的驻军,或者形势估计错误,来的速度慢了,府城恐怕不保。”

不知是不是他想多了,总觉得南门的情形多少有些诡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