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明明明月照前身 > 第40章 擦肩而过

第40章 擦肩而过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我领着她走了,你怎么办?”系统走没有质疑许应的安排,只是走之前眼中有些关心。

许应也不知道系统会不会帮她,于是找来笔墨,抽空画了一副画像,与宋琢玉的面容有七八分相像。

许应道:“不用管我。”她脸上的笑容爽朗清俊,道:“我有去处,再不济,我也不会把自己饿死。”

仅仅证明许应是被冤枉的,不足以洗清她身上的冤屈,也不足以除去她身上的罪名。

许应虽不认识那个与她相貌一致的姑娘,但是仍旧有一股敬意油然而生。

怎么会有人活得这般纯粹,这般可爱,却也是这般可怜。为着许应命途多舛的可怜劲,她也得还她一个清白。

哪怕现在已经不在人世,那也得让她在地下心安才好。

告别二人之后,许应把自己闷在房间里,心中惴惴不安。青铜器不知所踪,好在牵连地也不只是她一个人。不管是刺史府还是那土匪山,她都得在宋琢玉赶来之前,打听出来周尊的下落。

否则,按照宋琢玉那样刚正不阿的性格,纵然二者之间有交情,可自己到底是与本案有着直接牵连和纠缠的人,他亲自把自己绑着回京也不是没有可能。

就剩两条路了,条条都是险恶至极。许应低着头,拨弄着宋琢玉留给她的玉佩,这穗子打的极好,根根分明,顺着指尖便能滑下。

她无声地笑了笑,双手已经把玉佩暖热。温热的玉佩落入怀中,既然两条路都是死路,那就说明,其实两条或许都是生路。她告诉自己,穷凶极恶未必不会柳暗花明。

那就选个近的吧,去刺史府探一探虚实。顺便看看有没有什么把柄,顺水推舟,留给他宋琢玉吧。

*

破晓时分,夜晚的寒气还没有完全散去,蒸腾的热意就已经随着刚升起的太阳到来。

一辆装潢金贵的马车从刺史府缓缓驶出,车夫的吆喝声音响亮,在一间书画铺子的门前停下。

一位贵妇人在仆从的拥簇下,伸出纤手,款款进来。

掌柜的已经在此等候多时,一瞧见人来,脸上堆着笑,伸手便要去迎,领着几人上了雅间,道:“夫人您可算来了。”

妇人没有理他,走路时耳铛叮铃作响,她道:“你前几日给我递的那个消息是真的?”

“真的真的,绝对错不了。”掌柜的点头哈腰,应声答道。

那妇人进去不过一刻钟的功夫,就已经带着人出来。一行人打道回府,马车疾驰,中途窜出来一袭白衣,当街拦马,车夫用力扼腕,才堪堪在那人面前刹住。

“哪来的?连刺史家的马车也敢冲撞,找死吗?”

彼时还未开市,长街上人影萧条,许应带着素色的帏帽,如一杆青竹一般,长身立于街道的中央。

她在这城中蛰伏多日,已经打听出来刺史夫人爱好丹青,今日正是赶上了一个好时候。

许应抚手,躬身行了一礼,笑道:“在下不才,十分惜命,不敢找死。”

“听闻夫人喜诗书,爱风雅,不知这幅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夫人花了多少钱?”

仆从将马车上华贵的帘子撩起,梳着高髻的女子探出身来,道:“你怎的知道我买的是《鹊华秋色图》?”

许应抬腿,向前走了两步,道:“我听闻最近《鹊华秋色图》到了梁州,又听闻夫人喜好文墨,与刺史大人感情深厚,恩爱不宜。”

“画上是大雁,一生一世一双人,还有比这更适合的生辰贺礼吗?”

那贵妇人笑起来,温婉平和,脸上皱纹虽多,但是也添了几分柔和,她道:“我买此画,花了百金有余。”

清亮的声音透过帏帽,传到马车旁边,许应道:“哎呀,夫人这可是亏大了。”

“何以见得?”

许应牵唇,轻笑道:“因为您手中的这幅画,用料画工和技法无一不是珍品,但是”

“但是什么?”侍女是个急性子的,听不得许应拉着嗓子说话的腔调,急道。

“这幅画,是不折不扣的赝品。”

许应抬手,声音轻缓,道:“夫人可否让我再看一眼?”

贵妇人挥了挥手,侍女知晓她的眼色,即刻将画作奉上。

“夫人买的这幅画,一半是赵孟頫的真迹,一半不是。”

许应眯起眼睛,装出一副努力辨认的模样,道:“画心半真半假,这是作伪之人抽出画心,另外拓的,夫人买此画,百金实在是有些多了。”

那妇人一听许应头头是道的分析,眼睛登时就亮了,她喜道:“姑娘懂画?”

许应将画还给侍女,谦虚道:“略知一二。”

刺史夫人颔首,露出欣赏的语气,道:“既是赝品,那这幅画便送给姑娘。不知姑娘可愿跟我回府,为小儿指点一番画技?”

“荣幸之至。”许应笑道。

目的已然达成,幸而有帏帽将脸捂得严严实实,否则许应唇边的笑意,就要一览无余了。

她在梁州呆了快有一个月,将这刺史府上上下下的主子的性格,打探的是清清楚楚,彻彻底底。

许应伏案劳作了几天,几乎要将自己的精气耗尽,才把这画做的以假乱真,然后又把真迹流于梁州的消息放出去,经一股脑地造势,掌柜的自然上门求见。

许应只装出自己是个柔弱无辜的弱女子,不懂画作,眼下缺钱急用,只一百两银子便出了手。

没想到还能卖出百金。许应边走边想,作伪这事不好,以次充好以假乱真,下次可千万不能再干了。

走到刺史府门前,许应望着朱红色的大门,想起宋琢玉竟被梁州刺史这样的国之蛀虫所害,只觉得自己还是太有道德底线了,应该再狠狠敲诈他们一笔才对!

刺史府的下人们都知晓,最近府上来了一个教丹青的女先生。这先生脾气好,技艺又精湛,人又和善,只是脾气有些怪异,整日戴着帏帽,不以真容示人。

*

刺史家的小公子不过十二三岁,锦绣玲珑,晶莹剔透,抛去父母的恩怨不谈,许应并不讨厌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