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柠月 > 第105章 第一百零五章:诡谲

第105章 第一百零五章:诡谲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崔朔所为,并非一张和离书可说明,费了诸多心思就为晚柠日后可随心所为。他去见崔陵杜氏,表明心意,崔陵杜氏虽有惊愕,却不曾阻拦。崔陵是深知幼子性情,绝不会因他们反对轻易退却,且晚柠有些行止是略有出格,可论身份样貌、能力品性皆为不俗,配幼子再合适不过。

杜氏则本惧崔朔孤独终老,现见他猝然心动,欢喜还来不及。再者,比之那些子私下惧崔朔命格,又想攀崔家权势,面上还流露些许不甘的姑娘来,晚柠的确是个不错选择。

只入崔家后还欲抛头露面,与男子混一道,就叫杜氏不甚赞同了。毕竟女孩家该是娇滴滴养在闺阁,怎能抛头露面,她又急抱孙儿,偏晚柠不说近几年,许一生都不生子嗣,杜氏如何能容忍这种情形发生。

然崔朔一贯执拗,他认准了晚柠,谁也劝不动,便亲母都没辙。杜氏最终妥协,答允幼子,只盼着崔朔早日成婚,也算全了他心意。至于晚柠,杜氏虽担忧,可儿子自个儿喜欢,她总不好强求,坏了母子情分。想着日后晚柠嫁入,好生敲打敲打,却被崔朔推心置腹劝服。

崔朔眼神黯淡,语调苦涩,“阿娘,儿子这般命格,怕没姑娘心甘情愿的嫁,即使有,也是别有用心之人。好容易来个不惧的,儿子颇为欣喜,但若阿娘真真不满,觉得不好,儿子定从阿娘所愿,日后梅妻鹤子也没不好。”

这话简直戳到杜氏心尖尖上,脸色陡然一白,焦灼道,“胡说八道!咱崔氏门楣高贵,哪家姑娘不是眼巴巴望上扑,你这般说,岂不叫爹娘伤心!”

话是这般说,杜氏心底隐约赞同崔朔所言,她儿子命格,不说旁人,便崔家族亲都已有所耳闻,她也生恐为真。这般一想,晚柠可谓极佳人选,既有才名,家世品行也挑不出半分错漏来。

崔朔瞧着母亲脸色变换,猜到她心思,暗叹一声,晓得她暂缓了为难心思。可日后如何就不好说,但崔朔早有谋划——他非长子,奉养之责轮不着他,再找时机寻个外放职务,远离京城。待晚柠真能谋上一官半职,不需多大,只需是个官职,杜氏就不会过多为难。

至届时晚柠是否会与他一道离京,崔朔有九分把握。晚柠若真想为官,仕途长久,不可能困囿于京城,必然要外调地方,见识广阔风景,方更有利于她日后。

而后宅之事,崔朔亦有数,他无妾室,也绝不叫什么通房小妾碍晚柠眼,然总归要有人掌管后宅。晚柠奶娘或身旁女婢都是不错,不会欺到晚柠头上,虽手段尚粗陋,好生教导番亦是可用——这暂是他一人想法,到时要与晚柠探讨几番,方能实施,若晚柠不愿,那便另作计较。

杜氏不知爱子想法,在那处轮番分析挑拣世家贵女,懊恼发觉,还真晚柠最为合适,除去性情古怪些并无其他不妥。再说人平日里见着,也是八面玲珑,倒不惧得罪他人,遂拉住儿子道,“你是真真认准了她?”

“是,她是儿子唯一所求!”崔朔点头,眉目柔软,不过故做迟疑道,“但阿娘意见最为主要,阿娘若不应允,儿子亦不强求。”

“不必用这些胡言乱语搪塞。”杜氏狠瞪一眼,心底到底欢喜,做娘的最怕儿子娶了媳妇忘了娘,现下崔朔能记挂自己,委实叫她高兴,嘴角不住弯起弧度,“你既决意如此,娘不便阻挠,过些时候去探探王家口风,若王家乐见其成……”她停顿片刻,低低叹息,无奈道,“那便依着你吧。”

“多谢阿娘,还是阿娘厉害,儿子佩服得紧。”崔朔恭维道,眼眸带着好事将近的温柔喜悦,“若非阿娘,儿子都不知怎么办好,这才几句话功夫,您就让儿子省了不少心思。”

这话杜氏听得舒畅,笑逐颜开,就这般在崔朔一句句奉承中,杜氏斗志昂扬前往王氏府上,探听王家口风。这事晚柠已与王祁提过,杨氏虽觉崔朔命儿不好,不是心头女婿人选,无奈女儿喜欢,夫君同意,也只能默认,并未反对。

纵是如此,杨氏仍有愤愤不平,平日她再唠叨晚柠不像个姑娘家,可到底为她掌上明珠、心头爱女。要她说,晚柠当太子正妃都绰绰有余,凭甚屈尊嫁给个命硬克妻的。

晚柠哄杨氏颇有一套,杨氏也不是真生气,只是心疼罢了,这会儿晚柠哄了半天,她渐渐消火,又叮嘱道,“这婆家不比娘家清静,你万不能任性妄为,对公婆需恭敬些……但若是遇上刁钻的,受了委屈,也莫要咽下不说,我王氏好歹也是百年簪缨世族,不惧他崔家。”

这话说得很重,晚柠心里暖洋洋的,连忙保证道,“阿娘尽管放心,女儿晓得轻重。”

两家本就相熟,门当户对,彼此间关系密切,儿女又有意,商议几次后,杜氏重金请了官媒上门提亲,顺利拿回了晚柠庚帖。

都是顶尖世家,非比寻常,王崔二氏结亲消息传出,倒叫京都众人吃了一惊。这并非旁支,可都是主系嫡脉,姻亲联系盘根交错,牵扯极深。现两姓联手,不可谓不隆重。不过,也仅限于此,世家相互结亲本是极常见的,好些世家甚至只与世家结亲,不瞧他人,故不值得人们过多留意。

唯有些许性子酸涩闲人在那嘀咕,“若不是崔家次子八字太硬,如何能求娶王家女?那王氏女整日抛头露面,可不是个守礼规矩的,哪有世家贵女的体统?”

此话引来不少附和者,但多是些小户出身,并非世家勋贵有多开明,因那些子大家子弟或是被韦若骂的不敢出声,或是被时孟抽过,全然不敢多言。亦有些私下敬佩晚柠大胆的、畏惧王氏崔氏的,都只敢在背后议论几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