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几道回廊,她们来到了一处清幽的庭院。王若琴停下了脚步,目光投向那片随风轻摇的竹叶,轻叹一声,转身面向灵鹫,眼中闪过一丝无奈:“灵鹫,这世间之事,为何总是难以两全?我能理解父亲的担忧,亦明白他的苦衷,可是……”
灵鹫望着她,眼神中充满了理解和鼓励:“小姐,不必太过忧虑。只要心中有正道,行事务实无愧,纵使暂时无法获得所有人的认同,时间也会证明您的选择是正确的。况且,您所做的都是为了苍生百姓,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这份心意,终将被人所知。”
王若琴的眼中泛起了泪光,但她随即露出一抹温暖的笑容,朝灵鹫轻轻点头:“得一知己如斯,此生足矣。”她的声音虽轻,却饱含着对灵鹫无尽的信任与感激。
在京城繁华的商业街区,一位绸缎铺的老板正与顾客交谈。“张先生,这批布料都是上好的货色,您看这花纹,多精致啊!”赵老板热情地介绍著店里的新品。
顾客张先生似乎有些心不在焉,他一边摸著布料,一边问道:“赵老板,最近听说朝廷在大量储备粮食,还让各地加紧修缮水利设施,这是怎么回事?”
赵老板闻言笑了笑,“张先生有所不知,这都是为了防范未来可能出现的天灾。虽说咱们生意人最怕的就是不确定性,但朝廷既然已经提前做好了准备,咱们也就不用太担心了。”
张先生点点头,又摇了摇头:“话虽如此,可我还是有点放心不下。万一真出了什么事,咱们这些做小本买卖的岂不是要遭殃?”
赵老板拍了拍张先生的肩膀,安慰道:“张先生多虑了,咱们大晟有女帝陛下这样的明君坐镇,又有那么多能臣干吏辅佐,就算真遇到什么大风大浪,也能平安度过。您就放宽心吧,做生意最重要的还是心态,心情好了,生意自然也就顺了。”
听到赵老板这样一说,张先生似乎也释怀了许多,最终选择了几匹满意的布料离开店铺。
另一边茶楼里,几个老茶客正围坐在一起,谈论著最近朝廷下达的紧急公文。“哎呀,你们听说了吗?朝廷说接下来几年可能会有大灾,连皇上都下令让各部加紧准备了。”王大爷放下手中的茶杯,一脸凝重地说道。
旁边的刘老汉点了点头,叹气道:“可不是嘛,昨天我在市集上听人说,现在各地都在忙着修堤坝、储粮草呢。看来这次是真的了。”
“唉,若是真像朝廷所说的那样,那咱们这些种田的可就惨了。”李老伯愁眉苦脸地说道,他是个地道的庄稼汉,一辈子没离开过村子,对于即将到来的灾难感到十分忧虑。
这时,一个年轻人插话进来:“各位叔伯,我觉得咱们不必太过担心。听闻女帝陛下已下令各部做好充分准备,只要我们齐心协力,肯定能度过难关。”
王大爷闻言抬头看了看年轻人,笑道:“小林啊,你还年轻,不懂这些。不过你说得也有道理,咱们得相信朝廷,毕竟人家考虑得比咱们长远。”
刘老汉也附和道:“是啊,不管怎么说,现在最重要的是把自家的事儿办好。该种地的种地,该做生意的做生意,咱们普通人做不了什么大事,但至少能做到不给朝廷添乱。”
茶馆老板娘端著新泡好的茶水走过来,闻言也加入讨论:“各位爷说得都好,咱们老百姓就是图个安稳日子。如今朝廷已经做出了安排,咱们也别瞎猜了,安心过日子吧。来,喝口热茶,暖暖身子。”
几人听了这话,都点了点头,继续享受着难得的闲暇时光。突然,一个年轻伙计急匆匆地跑进来,喊道:“你们快来看,安边侯去给文靖公主下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