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闻言纷纷起身,涌向窗边向外张望。只见不远处的长街上,一支盛大的下聘队伍正缓缓行进。领头的正是那位英名远播的安边侯。他骑在一匹雄健的高头大马上,身着一袭墨黑色的锦袍,袍上绣有金丝暗纹,行走间流光溢彩,熠熠生辉。腰间系着一条白玉雕花带,更显其身形挺拔,风度翩翩。
安边侯眉眼舒展,俊朗非凡,那顶银冠束发,更添了几分英气。阳光洒在他的身上,仿佛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引得四周百姓驻足赞叹不已。同样引人注目的还有那两只被精心装扮过的大雁,它们被安置在一个精致的笼子里,随著队伍前行而左右摇晃,羽毛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好大的阵仗啊!”一个长衫打扮的读书人感叹道,“那两只大雁真乃上品,塞北春迟雁阵斜,归来正是杏花霞。愿如大雁双飞去,共尔白头度生涯。只愿他们夫妻和睦、白头偕老。”
“听说是安边侯花了好几日的时间,专门亲自猎的,千挑万选才选中这一对儿的。”另一个年轻人插嘴道。
“可不是嘛!”另一个人附和著,“看来安边侯对文靖公主可是真心实意的,如此隆重的聘礼,恐怕也是想借此表达自己的一片赤诚之心吧。”
“都是平定哀牢的功臣,天造地设,般配般配……”老板娘接过话茬,脸上带着微笑,仿佛也为这对新人感到高兴。
公孙嘉树将聘礼送至公主府后,在曹玉竹的默许下,悄无声息地步入了后花园。此时,正值午后,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落,给这宁静的一隅镀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辉。
他缓缓步入凉亭之中,目光温柔地停留在坐在石凳上的文靖公主李瑜身上。只见她正专心致志地阅读着手中的书卷,那份沉静与专注如同一幅精致的画卷,让他的心不由自主地柔软下来。公孙嘉树缓缓走近凉亭,轻声唤道:“阿瑜……”他带着几分笑意,“听说你之前在女帝面前大胆请婚,可真是让我大吃一惊啊!”
闻言,李瑜缓缓放下手中那本泛黄的古籍,抬眸望向公孙嘉树,嘴角微微上扬,眸中掠过一抹慧黠,“哦?公孙大人以为此乃明智之举否?”
“诚然明智,”公孙嘉树深情款款地注视着李瑜,声音里满是真诚与爱慕,“阿瑜,你总是如此生机勃勃让人着迷。记得在岭南的日子,你像一株顽强生长的野草,在逆境中求存;再到后来身陷哀牢之时,你又能以智计脱胎换骨,绝地反击,逆转乾坤。最令我动容的是,在得知我可能成为皇夫的消息后,你竟无所畏惧,直闯宫禁,向圣上陈情赐婚。此等刚毅果敢,真乃世间罕见,令我钦佩不已。”
说罢,他轻轻地走到李瑜的身旁,小心翼翼地握住了她的手,仿佛生怕惊扰了这份难得的宁静。“你此番举动,更让我坚定了与你共度余生的决心。”
李瑜抬起头,清澈的眼眸中映照着公孙嘉树坚定的面庞,轻声道:“我只是此生不想错过你,不想让自己抱憾终身罢了。”
闻言,公孙嘉树不禁心头一震,随后将她轻轻拥入怀中,深有感怀的说道:“我亦如此,从今往后,无论前路如何坎坷,吾必伴君左右,护君周全,与君偕老。”
伴随着时光的流转,文靖公主与安边侯公孙嘉树的大喜之日也日益临近。然而,这桩美满的姻缘,却未能冲淡李泽心中的忧虑。她深知,这片土地即将面临前所未有的灾难,而喜悦的气氛并不能掩盖即将到来的危机。身为一国之君,她肩负着保护子民的责任,因此即便是在这样的喜庆时刻,她依旧不敢有丝毫懈怠。此时,她完全能够理解那些不断寻求文明生机的如唐子宸这般的未来人。
站在宏伟的皇宫之上,李泽眺望着远方,眉头紧锁。她的思绪飘向了那些依赖于朝廷庇护的老百姓,以及即将到来的未知挑战。于是,她下达了一系列紧急命令,旨在动员全国之力共同抵御即将到来的大难。
其中最重要的一项诏令便是鼓励岳峙学院中的年轻才俊们发挥聪明才智,针对当前日益严重的气候变化以及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提出解决方案。她希望通过此举激发学子们的创造力,不仅是为了应对眼下的困境,更是在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寻找新的方向。
“众学子才智出众,朕寄予厚望。值此非常之时,望尔等能超越自我,不拘泥于成规,勇于探索,敢于实践。”李泽在诏书中写道,“无论是改良农耕技术以适应多变的天气条件,还是探寻预测灾变之术以保民生平安,抑或研求长久可用之能源以利国计民生,皆为我大晟江山社稷之福祉,实乃功莫大焉。尔等若能有所建树,不仅为社稷添砖加瓦,更将惠及苍生。”
随着诏书的颁布,整个岳峙学院乃至全国的有识之士都被激起了前所未有的热情与使命感。众人积极响应,纷纷投身于种种探究之中。
同时,她还命令兵部协同工部,加紧修筑堤坝等基础设施,动员一切可用的力量,共同抵御即将到来的灾害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