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泽被天下 > 第114章 第 114 章

第114章 第 114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王竟率领军威赫赫的王师与骁勇善战的岭南府兵,此刻正驻扎于沧澜戍进行短暂的战后修整。这座边陲要塞,见证了无数次烽烟四起的战事,如今却在公孙承治下呈现出难得的宁静与秩序。营地内,战马嘶鸣与刀剑碰撞之声交织成激昂的交响乐,士兵们在短暂的休憩间隙擦拭武器、修补甲胄,呈现出一片紧张而又有序的备战景象。

此刻,王竟将军正与岭南刺史公孙承、其子公孙嘉树并肩坐镇于沧澜戍要塞。在一座临时搭筑的中军大帐之内,跳跃的烛火摇曳生辉,将三人刚毅的面容镀上一层肃穆的光影。宽大的案几上,一幅详尽的地图铺陈开来,其上山川脉络、河流走向、城池分布历历在目,密密麻麻的兵力部署与战略节点标注尤为醒目,无一不在揭示着哀牢地区错综复杂的军事态势。他们三人眉头紧皱,目光如炬,时而凝视地图,时而低语交流,正悉心研磨着下一阶段的进攻策略与战术部署,力求尽快攻破哀劳都城烟渚。

就在王竟与公孙嘉树两位将军深度探讨即将来临的大战布局之时,帐外传来了一声急促的通报:“报——!”随即,一位身着轻甲、手执重要文书的信使匆匆而入,单膝跪地,大声报告:“两位将军、刺史大人,哀牢都城烟渚送来的降书!”

此言一出,王竟、公孙承、公孙嘉树三人面面相觑,眼神中交织着难以言表的惊愕与疑惑。王竟泰然起身,步伐沉稳有力地迈向信使,伸出双手郑重接过那封承载着历史转折点的降书。他的指尖轻轻抚过封口处犹有余温的火漆,仿佛能透过这层脆弱的封印,感受到远在哀牢朝堂上弥漫的惶恐与无奈。

这是一份精心准备的锦帛,质地细腻,上面用朱砂勾勒出哀牢国的图腾——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象征着哀牢王室的威严与力量。锦帛两端被精心折叠,并用红色的火漆密封,上面还盖有哀牢国主的国玺。他轻轻撕开火漆,展开锦帛,目光如猎鹰般犀利地掠过由哀牢丞相柳元明亲笔书写的降书内容,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无可辩驳地证实了哀牢王朝彻底投降的决心,降书末尾签满了哀牢朝堂的重臣官吏名字。

王竟将那封降书交给岭南刺史公孙承查看,公孙嘉树簇拥在一旁,目光也落在了那封降书之上,父子二人默默研读,内心对这突如其来的大转折感到困惑万分。公孙嘉树目光转向信使,神色严峻,追问道:“哀牢都城烟渚究竟发生了何等巨变,竟致如此局面?”

信使面露惧色,声音微颤:“小人所知有限,不过除了正式的降书外,哀牢方面还特别嘱托小人带来一封私信,务必交予公孙将军手中。”

公孙嘉树心中一凛,难道是李瑜……他急声历喝道:“速速呈上!若再有丝毫拖延,延误军情之罪难逃!”信使闻声,慌忙自怀中取出另一封信函,双手颤抖地递上。公孙嘉树一瞥信封上的笔墨,瞬间辨识出那是李瑜的笔迹。

他敛神屏息,小心翼翼地展开信纸,其上寥寥几行字赫然入目:

见字如晤,

吾等晓以大义,终使高将军弃暗投明,誓与旧主断绝干系,愿归顺我朝。哀劳国主已崩,今局势既定,望速来相聚,共商国是。

安好,勿念,静待重逢之日。

寥寥数语,却揭示了一桩惊心动魄的宫廷政变。公孙嘉树将信函小心收入自己随身的囊中,他极力克制内心涌动的忧虑与激荡,对王竟和父亲公孙承道:“看来,尽管我军尚未深入哀牢腹地,文睿郡主已施展奇谋,成功策反哀牢大将高伯雷,借其之手除去哀牢国君,并以此胁迫哀牢朝堂彻底归降。此乃天赐之机,不可错过。但降书虽至,哀牢之内是否上下一心,其周边的部落是否愿意归顺,尚属未知。且降而不诚,叛而复叛之事,历史上屡见不鲜。我们必须谨慎应对,既要确保哀牢之平定,又要防止战火再起波及无辜。”

公孙承听罢,沉吟片刻,目光中闪烁着赞赏与忧虑交织的光芒。他缓缓开口道:“文睿郡主此举虽智勇兼备,但其中风险亦不容忽视。哀牢内部恐已陷入混乱,她和高伯雷能否稳住局面,其他部落是否会因王权更迭而生异心,皆是未知之数。我等需审时度势,既要确保哀牢之平定,又要提防暗潮涌动之下可能出现的变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