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桐,这个好吃!”江楚捧着华人志愿者送的零食,递到童桐嘴边。
童桐张嘴叼走,两个小孩专注于吃,路都不看一眼。没有旁边的哥哥姐姐们,他们怕是要脱队迷路。就连手上的行李都被李胜和助理彭彭接走保管了。
本来童桐不想带助理彭彭、体能教练和理疗师斯米尔诺夫的,其他运动员除了主管教练,基本都没带团队人员。
童桐和江楚本身因为需要陪练,就多带了一个凌连可跟队,现在又带上整个团队,难免有些显眼。
但出于对她的身体状况考虑,范明非要个人出资,为她的健康团队的行程买单。
童桐也就只好同意,成为70名运动员中‘监护人’最多的小朋友。
但说来也正常,作为唯二参加首届青奥会的乒乓球选手,江楚和童桐都是凭借去年年底的世青赛男女单打冠军积分入选的。
两人参加的国际赛事本就不多,更别提一个15岁一个14岁,正是需要人照顾的年纪,就算爸爸妈妈跟着来,也不会有人说什么的。
因为乒乓球比赛在8月21号才开始,童桐和江楚分别需要出战男女单打和混双团体赛,越到后面赛程越密,出于体能储存的考虑,两人并没有早早开始备战训练。
而是从开幕式开始,就开始四处乱跑,除了保证每天上午下午各两小时的训练时间外,基本抓不到这两小只的影子。
因为是一生只能参加一次的青奥会,童桐和江楚都不想浪费机会,从入住南洋理工大学开始,两人就开始了探索之旅。
过程中,他们了解到这座仅次于新加坡国立大学的著名学校——南洋理工大学,创立者居然是几个靠蹬三轮糊口的华人,从艰难攒下的几枚硬币,到如今的庞大校园,南阳理工的往昔与今朝,无不代表着一种华人精神。
开幕式是两人最期待的环节,不拘一格的选址让人工湖Marina Bay披上灯光秀的华服,可同时容纳27000人的主看台与新加坡国际金融中心隔空相望。
著名地标鱼尾狮,就在看台的右上空。
《Everyone》主题曲响起时,童桐和江楚跟在中国代表团的举旗手羽毛球运动员黄宇翔身后,在3600名身穿各国运动服的参赛运动员之中一起入场,省去了不少繁琐入场时间。
兼任乒协主席和体育总局副局长的蔡局,出任本次青奥代表团团长,在现场特意对不安分的两小孩说:“别瞎跑,别闹事,赛前可不能受伤。”
因为在世乒赛上见过面,童桐逆反的本性早就暴露,在蔡局眼里,这就是一个不定时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闹出点乱子来。
童桐:乖巧,装的。
但在李胜的监督下,童桐确实没机会带着江楚闹出乱子,只是安安分分看了几天比赛。
游泳项目首日就拿下两金,举重小将田源更是打破两项世界青年纪录。
击剑在第三日艰难摘金,跆拳道再第五日连夺两金。
同一时间,童桐和江楚加强了训练强度,为第七日的男女单打预赛做准备。
因为其他国乒队员几乎都在参加乒超联赛,凌连可是难得有空的陪练。
再次面对童桐的重击连拉,凌连可苦笑着说:“我都快接不住你的球了。”
童桐擦了擦汗:“你得增肌。”
“像我这样。”江楚汗津津地路过,泛着光的肌肉线条在黑皮下更显力量感。
凌连可嗤笑:“教练让你注意体重,小心关节的话,你是一点都没往脑子里去啊。”
江楚瞪眼:“总比你被教练骂体脂率不够低得强。”
两人在7月份刚刚打完男子二队循环赛,一起升入一队,不光是男子双打搭档,还是单打的竞争对手。
两人的关系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坏,但至少放松了不少。
连续三天的集训后,在21日乒乓球男女单打预赛开始时,中国队已经累积拿下19枚金牌。
即使是童桐,也在祖国荣誉的压力下,不自觉开始紧张。
江楚捏了捏她的手,在她耳边轻声说:“你不会输的。”
10点,童桐女子单打对阵印度选手玛丽卡·班达卡,因为实力差距悬殊,连续三局,童桐都以11-7拿下胜利,顺利以3-0拿到2点积分。
比赛期间流的汗,甚至没有她赛前紧张时流的多。
11点半,男子单打预赛开始。江楚对阵突尼斯选手阿德姆·哈曼,这位94年的非洲运动员,是突尼斯国内出名的天才少年。
比赛开始时,童桐只来得及瞄了一眼,就放心地转身奔赴下一场比赛。
12点,她将对阵朝鲜94年选手金松一,打法特点是高防守高旋转,正手速度突出。
尽管一米六一的个子在童桐面前有些矮,但金松一的气势很强,平川区工人阶级出身的她,是靠实力一路打上来的。
在面对比自己年纪更小的选手时,金松一有天然的自信。
同样的,童桐在和她握手时,能明显感受到对手掌心层层叠叠的茧子。
可惜,有时努力会在天赋前一败涂地。尤其是天才也会加倍努力的时候。
金松一在童桐面前几乎满身漏洞,擅长的防守反攻的打法不禁挡不住童桐的爆冲,更拦不住童桐的旋转。
“11-8,3-0,童桐胜。”
在30分钟内结束的比赛,让金松一几乎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