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童桐既然知道了自己的打法漏洞,就不能存在侥幸心理。
她决定以赛养赛,在第二天的四场比赛里,尽可能改掉短板。
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比想象中难。
第一局对阵曹珍,对方是女队TOP5选手之一,87年出生的外号‘大兵’的横排反手生胶的全攻型打发继承人。
9岁的年龄差,让童桐几乎无法分出心神纠正动作。
光是啃下每一分,就耗尽了力气。
比赛局面十分艰难,粉丝几乎喊哑了嗓子,童桐浑身被汗水打透。
好在最后成功拿下第二天的首胜,握手时,曹珍面露感叹地问:“你多大?”
“14.”童桐笑了笑。
“不像。”曹珍惊叹,这种实力,不像14岁就能练出来的。
她不知道的是,童桐确实在练习室里比别人多练了好几年。
短暂休息,童桐复盘着刚刚的比赛,1个小时后出现在四号台,对战李晨晨,一位反手出众,靠落点和线路压制对手的球员。
身为86年出生的选手,与目前国乒女队铁打主力刘雯是好友,但因为特点和能力不够突出,在国家队的存在感不强。
童桐在面对这位身高165的对手时,总算能分出一些心思来调整动作,导致开局失球较多。
李晨晨一时间信心倍增,连发威胁球。
童桐克制住自己想大开大合反击的心,努力调整动作幅度,将力量集中在击球瞬间,让球速球路在出球的那一刻,更具隐蔽性。
哪怕只有0.1秒的迷惑性,也有可能改变整个比赛局势。
李晨晨正是这样的感觉,她明明是大比分2:1领先,对手的动作幅度也开始变化,正常判断就是体力问题。但比赛进行到后半段,却越来越难打。
尽管李晨晨还在努力找回开局时的控制力,却在面对童桐的旋转球时频频失误,连丢数球,直到第四局结束。
二比二平。
第五局童桐发球,球拍在极小范围内快速摆动,就算没有遮挡,对手也很难在第一时间判断来球旋转方向。
只能等球在己方半台重新弹起,根据球路弧度进行判断。
但那就太慢了。
李晨晨慢半拍地上前接球时,已经错过了最佳击球点,球直接落网。
‘小凤凰’们大声给童桐加油。在她们看来,这一局是童桐先丢失主动权,又奋起追上的焦灼局面。
却不知,其实童桐一直牢牢地把控着比赛,比分的变化几乎都在她的掌控之中。
尽管体力消耗巨大,但好处是技术的调整方向已经找到思路,而且下一场比赛在下午20点,童桐有足够的休息时间。
第五局很快结束,李晨晨再输一局,遗憾落败。
围观教练和球员们,只有寥寥几人看出了其中蹊跷,却不敢相信这种在比赛期间的技术调整,是一个14岁小姑娘能做到的。
这不仅需要极强的控制力,更需要无比坚定的信念和心智力量。
如果她14岁就能做到这种程度,等她24岁的时候呢?称霸世界吗?
几道惊愕的目光看向童桐,又转向身边的马指导。
这老头到底走的什么狗屎运,先是收了柏明德,现在又来一个童桐。
未来称霸乒坛十几二十年的人,都在他手里。
教练们:嫉妒。
马指导:美滋滋。
不知道被如此评价的童桐,正拎着换下来的球服走出更衣室,就被一个陌生教练拦住。
“童桐,比赛时间有调整,十分钟后去六号台,你对王萱。”
“调整?为什么调整?”童桐皱眉。
童桐身上的汗还没干,体力明显不够,那教练却跟瞎了一样,说完就走。
来不及多问,童桐只能赶去六号台准备比赛。没有提前通知退赛的情况下,缺赛是会直接被判定为认输的。
李胜本来是接她去食堂吃饭的,结果看到童桐拿起球拍又要上场,惊得直接找到负责人问什么情况。
负责人支支吾吾说不出来一二三,比赛却已经开始。
尽管对手王萱实力一般,但童桐以目前的体力对战,几乎是在靠意志力。
又是拼到第五局,童桐才拿下一局胜利。
最后一球打完,她甚至撑不住和王萱握手,直直摊在地上,胸膛剧烈起伏,肩膀手臂,腰腿和呼吸道,都充斥着灼烧般的疼痛。
对手王萱体力还行,虽然输了球,但也是心服口服,看到童桐累成这样,犹豫再三还是上前搭把手。
将童桐扶起来后,给了她一个拥抱,实际却在童桐耳边轻声说了句。
“丁鸣一昨晚就通知我会换人了。”
童桐拥抱她的手一顿,而后又恢复自然。
两人正常谢场下场,小凤凰们也没看出问题,只连声嘱咐童桐好好休息。
童桐笑着和她们一一道别。
“晚上太晚了,就别来了,等明天看我的战报就行。”童桐站在球迷中间,虽然年纪最小,但个子最高。
低着头看向球迷,因为离得很近,童桐脸上未褪的绒毛清晰可见,那双黑溜溜的大眼睛满是真诚。
把几个从大学赶来的球迷感动得眼泪汪汪,多好的小孩!
“童桐要加油,如果你能上世乒赛,我一定去现场看!”球迷拉着童桐的手说。
童桐也不反感,也握住对方的手:“好啊,我会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