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作为节日形成于汉代,是汉族和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它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品尝美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节的别称有二十多个,常见的有端阳节、龙舟节、粽子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重午节等等。
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虽然关于端午节起源和历史的说法有很多,但不管在哪种说法里它都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节日,所以在端午节当日,各地都会有官方组织的和民间自发的多形式庆祝活动,比如今日在曲江池就有很多队龙舟相竞,岸边的人不仅能看到哪个队伍划得最快,还可以看到龙舟上耍杂耍的艺人炫技,几个孩子听说后都兴奋地嚷着要去看热闹。
吃完早餐,大家穿上最简单的装束,唐风还让玲珑给几个孩子手腕上缠上五色丝线,然后带上仆从,坐上马车,直奔曲江池而去,此事宜早不宜晚,否则到了那里就挤不进去了。
一行人趁着马车的便利赶到曲江池边,时辰尚早,龙舟还在做各种准备,但岸边已经是人头涌动,热闹非凡。几个孩子见此情景急忙跳下马车,蹦蹦跳跳地朝人群跑去,唐风怕孩子们不小心走失或者在江边出危险,赶紧吩咐仆从追上去,每人负责牵住一个孩子,保证他们的安全。“柳堤花岸万人招”,龙舟竞渡时,鼓乐齐鸣,箫管奏起古老的祭祀乐章,船夫激昂地唱起船歌,鼓声、乐声、歌声、水声声声入耳,仔细聆听竟合成了一曲雄浑壮丽的交响乐;而曲江池两岸罗衣成群,观者如云,助威呐喊声响彻云霄。此时的唐风被这壮观的场景深深震撼了,心潮澎湃地用目光扫着两岸的人群。咦!那边围了一堆人兴致高昂地在说着什么,走近一看,原来是有好事者开了个赌局,让热血沸腾的人们为自己中意的龙舟队压上银钱,赢了的自是欢天喜地,手舞足蹈,快乐之至;输了的自然是捶胸顿足,唉声叹气,怅然若失,不过这种心情犹如白驹过隙,在现场众人热情高涨的氛围下很快得以平复,不多时,一个个的又兴高采烈地欢呼起来。
龙舟竞渡结束之后,大家意犹未尽地散开来,纷纷前往会场逛街、游玩。华夏千年以来各个盛大庆典都一样,在会场边总会有各种游戏、吃食和小玩意,既然有卖吃食的,端午节自然少不了粽子。这个时候粽子的种类已经有很多了,比如角粽、筒粽、菱粽、錐粽、秤锤粽等,不但口味多样,而且形状也各有不同。在众多种类的粽子中,最受大家喜爱的要数用五色彩丝扎缚的百索粽子,就连皇帝也常在端午这一日将百索粽子赐给百官,意为除病、纳福、延年;另一种常见的粽子名曰竹筒粽,唐代诗人沈亚之诗中有一句“筠筒楚粽香”,就是指的竹筒粽;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新品种的粽子更具盛名,那就是用九种颜色的丝线将九个粽子扎在一起的九子粽。
端午节除了有划龙舟和吃粽子的习俗以外,人们还会在这日佩戴一些饰品来辟邪、祈福、纳吉,今日出门前给小家伙们系的五色丝线就是其中之一。五色丝,源于我国古代的五行观念,因为古人相信系上五色丝能够辟邪、益寿、延年,所以大家都会在端午佩戴五色丝,这不仅是一种习俗,也是对自己和家人健康平安、吉祥如意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