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慕南就那么窝在沙发里选好了股票,交待秦海曼操盘,一看时间,约摸已经过去了两个小时,窗外的雨已经停了,越过窗口能看见天边的火烧云。
随着林慕南站起身,夏青璇亦掩上厚涂鸦本,仰头看他。
“我请你吃饭吧,”林慕南给沥央酒店客户经理打去电话,边等待接通边问夏青璇道,“你想吃什么?”
“你是说点外卖吗?”
回铃音停止,电话接通,林慕南开口说:“我是林慕南。我要点个两人份的外卖,要烤大排、茄子煲,还有,”林慕南按住收音孔看向夏青璇,“想好吃什么了吗?”
“海米油菜。”夏青璇说。
林慕南点点头,对着指端继续说:“还有海米油菜,主食粳米饭和土豆饼,分成两份,量不要太大,送到友谊大道五号院。”
等外卖的功夫,夏青璇站起身来,对林慕南说:“你洗的衣服这会儿已经烘干了,我帮你收回来。”
“我自己去吧。”
“也行。”
林慕南把衣服折成块,叠着拿出来。
夏青璇帮忙准备了手提袋,边撑开边问林慕南:“直接带回去?不用换回来吗?”
“如果方便的话,身上的衣服我穿走,回头我找人依样买套新的还回来。”
“不必这么麻烦的,要不你拿走洗了还我。”
林慕南点点头。买新的也好,洗了再还也好,反正留下自己私人印记的东西,肯定不能不经处理直接留在这里。
外卖大约四十分钟后送到。
一起吃了晚饭,林慕南从夏青璇家离开时,已经向夜。
夏青璇把林慕南送到院子,把装干净衣服的手提袋递入他手,目送他的车消失在于视野,特意又去看玄关处,像这场雨没曾下过一样。
之前林慕南洗澡时,夏青璇看着两人带进门口的泥水,半天才舍得清理干净。
继四月左门杏花会之后,六月十五日,康门依照计划,在沥央市康门门邸组织召集了石竹花会。
与石竹花会开幕同一天,林慕南这届毕业生在沥央五校上了毕业前的最后一课,实际上也是十二年基础教育最后的告别仪式。
同学们到校非常齐,多日不见,三三两两凑到一块,兴致勃勃地聊大学,聊随后的长途旅行。
随着老师进入教室,闲聊便告一段落了。
“同学们,我们最后一次点名。”这是老师开口的第一句话,随即直入主题,开始逐个地点名,用时约摸五六分钟。
在点名之后,在老师的要求下,全班同学逐个站起身说了几句告别话,初始几位被叫起来明显都还有些无措,后面的经过几分钟组织语言,就都顺畅了起来。
再后面的环节又回到了老师一个人几乎包场的常态,他含着笑,用低缓的声调讲述起和同学们几年来的点滴故事。
“分别在即,这些天,夜半,你们总是成群结队地来我的梦里,或以现在的挺拔,或以六年前初遇的稚气未脱,但无一例外有着鲜嫩的体貌、清澈的目光。六年相伴的日子里,你们对知识如饥似渴,对未来目光灼灼,总是一次次又一次地感动着我。”
离别气氛愈发被渲染起来,教室里隐约有了啜泣声。
老师依然微笑着,拿起遥控器,打开了多媒体投影屏幕:“前几天,在一所医院里,我见到了曾经教过的一名学生,你们的师哥,他已经成为他那里的职工,这个发现,突然拨开了我心里一层迷雾。同学们,现在、过去和未来,与你们及你们的师哥师姐、师弟师妹们在各行各业里相遇,比什么都真切有力地说明着,我的职业生涯,并没有陷于七年级到十二年级的循环往复之中。你们很多人视其为偶像的某位女教育家曾用一首诗,写尽了同学情谊的宝贵,和老师的光荣与幸福,她说:一室学子,是一捧手心里的光,撒出去,化为满天星芒;星星们各自点亮一小块夜空,也互相辉映,也相互守望。今天,和你们告别,我心里不时地隐隐作痛,眼眶酸胀,与此同时,我却比平时的每一天都深切感受到了做老师的幸福。我知道,很多班级都组织了在今天返校之后的聚会,六年了,老师跟你们请一次假。同学们,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就在这里告别吧,希望你们怀揣理想一路无悔,我们江湖再见!现在,你们起身,带好随身物品,从挨门一列开始,老师看着你们走!算是再送你们一程!走吧!”
多媒体投影屏幕上轮次播放着未加处理的照片,有团体的,有个人的,有学习的,有玩耍的,所配用的背景音乐在毕业季使用率很高,平时听来不痛不痒,今天却入耳即入心,让人情难自禁。
同学们排着单人的长队,抹着泪水,缓慢地逐个离开。
林慕南和左菁华出门后站在楼梯口,与经过身边的同学点头致意,待所有人都离开后,重新返回了教室。
老师收拾好情绪,一抬头,看到从门口有进来的两个人,有些讶异,带着隐约的鼻音说:“左菁华、林慕南,你们怎么还没走?”
“老师,你已经把我们送出了门,现在是江湖又见。”
“那别来无恙啊,两位同学!”
“你……生了什么病?”
老师愣了一下:“怎么这么问?”
“你说前几天去医院,碰到了曾经教过的学生……”
“呃……你们两个孩子呀!”老师笑了,解释说,“只是感冒,已经好了,别担心,我自己都没放在心上。”
林慕南、左菁华所在班级毕业聚餐由班长谢呈祥极其“信徒”们组织,晚上七点,沥央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