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后的幸村快乐又安逸,但这样的时光仅有两天而已。他还有事情要办。
国家队集训,幸村没去。澳大利亚之行收获很多,他现在需要好好消化。
这是他的自由。毕竟网球是个人项目,而且协议只明确他要参赛而已。
幸村去了东京一趟,住在八神那边。
“好久不见…”
“嗯。”八神端详一番,笑,“你晒黑了,幸村。”
“正常。”幸村耸肩。打网球哪有不黑的,烈日下的比赛可不少见。
屋里装饰丰富,除了生机依旧的水培、土培植物,还多了几副临摹画和小玩意儿。风铃、挂饰什么的。
“由美是不是经常来?”正面确认。
“嗯。”
“唔……”幸村少许纠结。
“她睡你房间。”
“哦。”幸村这才释然,放下包伸伸懒腰,“哎——呼!明天去趟学校。”
“今年学分够了吗?”
“年底这三门结课就行。”幸村调侃,“我能在青神顺利毕业已经很不错了。”
他还是零挂科呢。
真不容易。尤其是今年跟个陀螺似的连轴转。
幸村到青神,是老师找他谈毕业后去向的事情。
据说东京大学想特招他。
幸村敬谢不敏。
学业太耗精力了。
该放弃就放弃。不能为了东大顶级学府的光环,硬是在有所规划的职业生涯中混入分散精力的事情。倒把自己的未来搞得一团糟。
幸村有自知之明,网球也有其特殊性。他没有那种职业赛场和大学能两把抓的才能。
但正好,他有了与东京大学交流的机会。
幸村想做一个项目。他对校内杂志上看到的智能拦网机器念念不忘。
目前世界范围内的网球发球机,已经能做到在软件上设置落点、球速、转速、线路、频次,也可以做各种球型组合。几乎很完备了。
但幸村有更高的需求。
虽然现在的发球机能较为完善,但最好的机器,都是定死在底线中心点,朝各个方向给球。
幸村想要动态发球机器。让它回球肯定不现实,但至少能模拟人的走向,在不同位置朝不同方向发射,就像人在做出回击一样。
要知道,中心点的斜线球和边角的大斜线路径,难度可截然不同。
幸村自己分析过。这个核心需求,技术含量和市面上的发球机也是天差地别。
具体来说,就是要求机器有定位识别功能、转向功能、落点动态演变功能等等。
此外,幸村还希望有更精准的球质、球路和落点设定,以及更为复杂的战术链条。
他的想法在这几个月越来越清晰和坚定,这样的高强度训练机器,会对他提炼自己的技术,细抠击球动作有很大的帮助。
而这,无论对发球机的硬件或软件,都会有很大的变动。
幸村已经做好了需求草案,通过青神教务处老师的牵线搭桥,这份草案来到东京大学工程技术院的一位副教授手中。
有钱拿当然是好事。
他觉得可行,软件难度不高,但硬件…这得看幸村具体想达到怎样的功能性能指标。
要给数值。
立项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啊。
好在青神的老师也对此比较感兴趣,找了几个专家,包括研发过网球发球机的设计师,来开项目研发总要求的讨论会。
额…好高端的样子。
幸村有点懵。这不是他擅长的领域。
所以整场会议,项目的甲方兼金主,17周岁“富豪”幸村,就沉默在那听各位发际线感人的专家们讨论分析,被问到才做回答。
“幸村君最终想要的呈现是什么?就是一个网球发球机吗?”
“嗯对。”
“幸村君想要的球速上限是多少?”
“150千米每小时…最好能达到155。”
“明白了。”两个指标立即定下。
“幸村君想要的转速上限是多少?”
“能达到每分钟5500转,最好能达到每分钟六千转…对了,旋转的类型也希望能人为设定。比如上下旋,还有各种侧旋。”
“嗯…”
“这个应该能实现。”
“360度可调可行吗?”
“可以,我认为没问题。”
“机器表面的材质应该要有一定的抗打击能力。可能会被网球打到嘛。”
“有道理。”
……
需求方案出来后,先做成本评估。
整个项目的投入,需要七千五百万日元,预计两年完成。
幸村深吸一口气。
好大一笔钱。
他考虑了整整一周,决定继续。
这个项目便算正式落定。
草拟合同又是一顿研讨。这会儿必须让更专业的IMG小组介入进来了。
就算幸村对此比较陌生,他也必须硬着头皮参加,都是跟他切身利益相关的环节。
最终定稿的合同,幸村一看,即便有了心理准备,也不禁感受到巨大的压力。
四个合同付款节点:预付款、完成样品研发、功能性能试验、成品交付。
其中预付款就要三千万日元。相当于一个中等薪资的成人六年所得。
这笔钱一交,幸村的钱包瞬间缩水一半。
他和父母说过这件事,翻开笔记一点一点琢磨,翻来覆去地检视价值,判断风险。
幸村没有遭到反对,这是他自己挣得的财富。
忙碌了十多天,他总算能在跨年夜的时候安安心心地和家人一起,祈福、逛祭典、彻夜谈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