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九忍不住放下刀:“真的啊,那这个男人,可是个真汉子!”
“是啊,他媳妇嫁给他也不亏了——”说到这里,王四嫂话锋一转,笑道:“阿九,你明年就十五了,到时候就会有人上门提亲了,你给四嫂说说,你想要个什么样的,四嫂好给你留意
着。”
“四嫂,我还真没想过这事,我觉得嫁人一点都不好,嫁人了就要生孩子,就要伺候孩子,哪有我现在这样过快活日子。”
四嫂道:“确实,当姑娘的日子是最好过的,什么心都不用操,对了,我最近还受人之托,去给人保媒的呢!”
“给哪家啊?”
“就是你们学堂的劲松家。”
“何劲松?”阿九不觉有些诧异:“他刚进学堂没几个月,听说他们家是才搬回桃园村的,怎么就托你提亲了?你和他们家是老亲吗?”
王四嫂就说:“劲松的爹和我二婶是嫡亲兄妹,几个月前劲松进爹开的私塾,还是我跟爹说的呢!”
“原来是这样啊,我看何劲松年龄也不是很大,读书又那么用功,他家里干嘛这么急着给他娶媳妇啊?”
王四嫂噗嗤一笑:“不是他家里要娶媳妇,是别人家里想把女儿嫁给他!”
“女方倒过来上赶着提亲?”阿九一愣,何劲松何德何能?
她想起何劲松穿着一系青色布袍的挺拔身影,又想,别说,那小子生得确实不赖,可他生得再俊,女方托人说媒这事,也是够新鲜的了。
见小姑子面露不解之色,王四嫂自动贡献答案:“人家看的,可不是劲松这个人,而是劲松的爹!”
“劲松他爹?”
王四嫂点头:“劲松他爹可不得了,金陵城里有名的大夫,在金陵行医十几年,钱赚够了,才回乡下过活的,说是想要研究草药。你想想看,这样的人家,十里八乡是不是首屈一指?”
阿九默默点头。
金陵城里的达官显贵那么多,劲松他爹医术好的话,不但能赚大把银子,还能结交许多权贵,这才是重点呀!
跟这样的人家攀上亲家,那一家人的前途可都是要得到很大助力的。
于是她又问:“到底是谁家,那么有远见啊?”
“说出来,你再想不到——”王四嫂笑道:“就是咱们村西头大柳树下的老杜家的苗儿!”
“苗儿,那不错!跟劲松倒也般配!”阿九暗想,苗儿今年十五岁,生得也好,苗儿的爹娘都是特别精明的人,苗儿的两个哥哥都在学堂里读书,书还都读得不错,若真是考中了,有了劲松爹的助力,那可真是前途无量了!”
姑嫂二人将切好的两大盘子千张端到灶台上,这时候,何氏和王六嫂又将一篮子萝卜白菜蘑菇拎了进来。姑嫂二人就接着切。
四个人忙到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一切准备停当,于是王六嫂就到各屋叫人吃饭。
饭厅里的的榆木圆桌上搁着一个扁平的小炭炉,炉子上放一口铁锅,铁锅里的牛油汤咕嘟咕嘟地冒着泡,周围一色的大瓷盘,盘子里都是粉丝蘑菇之类的配菜。一家九口,每人端着一只青花瓷碗,不停地涮着配菜吃。
本地人都爱吃辣,汤底里放了不少干辣椒,阿九只吃了几块蘑菇,鼻尖就冒出了汗珠。
何氏就说:“阿九,你要是嫌辣,娘就给你下完面条吃去。”
“娘,不用那么麻烦,我倒一碗开水,把菜过一下辣就可以了。”
说完,她自去倒开水了。
这时候,她四哥就开口说:“阿九,我看你今年还是不要去学堂了,就在家里跟娘和你嫂子学家务吧!”
阿九嘟嘴:“四哥,你怎么那么败兴呢!”
“你看你上次给我做的那双鞋,那针脚粗得简直不像样子,你不该练练针线吗?”
见妹子不说话,王四郎又哼了一声:“你一个姑娘家,整天乱跑什么?就是爹娘把你给惯的!”
阿九立刻放下筷子,做愁眉苦脸状:“四哥,我知道你是担心我,不过,学堂离我们村就那几步路,真的没事,我又不往山里跑!”
王四郎见父母没有说话,心里暗怪父母把妹子给宠坏了,于是板着脸,对两个弟弟说:“老七老八,你们两上学堂的时候,都一起,把阿九带着,不许她落单!”
王七郎和王八郎一起说:“四哥,这事还用得你交代,放心吧,我们定能护阿九周全!”
阿九听了,这才拿起筷子,兴高采烈地吃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