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不是从西门那边进攻会是个更加划算的选择么?
西北角那边虽然居住着许多天墉城的老人,但是那个位置确实很偏,城内不许御剑的情况下,他们这些前辈要赶往西门,至少需要花费三刻钟[664],慢的话可能也得半个时辰了。
哪怕那些天墉城的老人再厉害,还是一样的,抓住了那些手无寸铁的帮工做人质,不是一样的轻松么?
但偏偏去了天墉城的正门,偏偏去了天墉城弟子主要居住的东边。
这细细想来,还真的是有些意~思~
再说,当时百里屠苏带着欧阳少恭离开,去祭奠亲人,所走过的路,不用猜也知道,要绕过天墉城的守卫,肯定只能从天墉城的北门,即无人看守,又年久失修的那条下山的小路出去。那条小路,曾经也是自己私自下山,给陵阳带东西的常常溜出去的地方。那条小路出去之后,全是密林,非常隐蔽,加之又没有守卫,确实是个很好的偷溜之所。再往山下稍微走上一走,便有一条小溪。那小溪的源头,距离天墉城的后山不远,一直流到山下。
若是祭奠亲人的话,确实是会去寻找有水流的地方,在有水流的地方放花灯,让花灯随着水流,飘向远方,向已经死去的人带去活人的思念。
这是一种传统的习俗。
这种习俗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一个广为流传的传说。这个传说说是,在这个世上存在着幽都这么个地方。这个地方位于幽深的地下,是人轮回往生的地界。人死了之后,魂魄会来到此处,接受这里的安排。且因为幽都在幽深的地下,水往低处流,遂全天下的水最终都会汇集到幽都这么个地方。于是,人们要表达对死去亲人的思念,才制作花灯,将自己的思念写在上面,让花灯带着这些活人的思念,顺水而下,前往幽都,告慰魂灵。
虽然这是个传说,且这些花灯也不可能漂流太久,很快就会熄灭,就会被处于下游的人打捞扔掉,但这算是人们寄托思念的一种方式,遂流传了下来。
并且,在中元节的时候,还有很多地方专门组织做这种事。
其境况还是相当震撼的。
所以,若是欧阳少恭真的有这种祭奠亲人的需要,他们又不想惊动其他人,的确是该选择那个地方。
可同样的,问题来了。
天墉城的北门人烟稀少,还有年久失修的小路,其实那处是神不知鬼不觉的拿下天墉城的最佳入侵地方,但这些黑衣人又为何选择了天墉城这大喇喇的正门,以及人多的东门,尤其在他们整体实力都相当强劲的情况下?
再说,这北门那边,树林阴翳,无论是埋伏,还是大型的打斗,都是很受限制的。在那处守株待兔,也委实不是一个聪明的选择。那么,这些黑衣人又是怎么想到跑到那么个地方去的呢?他们又怎么会知道百里屠苏必然会带着欧阳少恭出现在那里呢?又为何在胜利在望的时候,使用烟雾弹撤退呢?[665]
烟雾弹这种东西,在江湖中其实还是非常常见的东西。但往往也就是那些武艺并不高强的人,才会对此有一定的需要。打不过,就跑嘛~
但这一群黑衣人的武力,却绝非凡夫俗子。虽然说不上什么江湖上数一数二的高手,但他们的整体实力确实可观。在分明局势对他们那方非常有利的情况下,且还有他们的同伴都入侵到了天墉城的核心——剑阁之中,甚至有大批天墉城弟子被他们欺凌悲惨,他们可绝对说是胜利在望。
至少针对那时的他们,是有八九分胜算的,如果执剑长老不出来横插一脚的话。
即使有掌教,怕是也至多不过给他们的胜算削减个一两分。
这般,却又似那汹涌而来的海潮,还有潮起潮落?
这也委实是...
针对第一次的事,对那些黑衣人所下的结论是他们是来盗取焚寂剑的。
虽然的确有黑衣人往剑阁而去,幸得红玉剑侍的阻击,才没有得逞。
可是,这百里屠苏分明和这焚寂剑有着冥冥之中的某种隐约的关联。
真的是盗剑?
真的是针对百里屠苏?
还是像陵阳所猜测的那样,百里屠苏也好,焚寂剑也罢,不过是个幌子,实则针对的是陵越亦或执剑长老?
第二次,安陆村那边什么事都没发生,就莫名遭到屠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