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般,对他们的积极性,对他们对天墉城的了解,对修行的参悟等,都是有一定影响的。
而那些了解得不正统的人,首先要花费心思的便是对他们的不正确的方式进行更正。这是个很费力气的过程。就像是一张白纸和一张写了字的纸的区别,重新写与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更正,你觉得谁会容易一些?
尤其这类人若是在此之前便有点武功底子,那么在剑法上的进步就会相对快一些。如此,因为剑术,他们在不断的晋升,而在修道上却总是在走一个弯路,这样的他们究竟能够走多远?
并且,他们这类人,往往会保留有一些以往不正统的习惯,这种习惯根深蒂固,难以更正,其实不仅仅是影响他们本身,也影响他们周围的人,还影响以此传承的一代又一代。
因着这种几乎叫做是无法一步一个脚印的修行奠基,剑术成长,这些人往上走就是无根之木,如浮萍一般。这对天墉城的长远发展是没有什么好处的。而且,因着这种情况,有的人在搭快车,有的人在赶驴车,他们对天墉城的忠诚程度也是值得商榷的。比较类似于官场上的人,走走又停停,人来人往,没个尽头。而军营里面的那些将士,许多都是代代如此,很多都是满门忠烈。这是不一样的。
从针对天墉城内部的安全和稳定来说,其他门派的人来了,很有可能会带来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这对天墉城弟子的道心和剑心是不利的[530]。并且,这类人来,究竟是抱着怎样的目的?分化天墉城内部的弟子?还是跑来偷师?
很多事情便说不清楚。
尤其有个事情也是挺麻烦的。
自古这剑术上就分个气宗和剑宗。
如果用个比较好理解的话来说,这气宗就是水,连绵不断,以柔克刚。[531]
而剑宗则是火,热辣激烈,无欲则刚。[532]
天墉城这边,以剑术见长,遂相对而言,应该是分属于剑宗的。但天墉城这边还掺杂有修道一事,修道又是学的以气驭剑,遂相当于来说,天墉城这里是剑气两宗的综合,只是偏剑宗一点。
这太华山那边,在最开始的时候,门下的弟子也是妙法和御剑双修的。但到了现在却有了分化,变为了妙法和御剑两宗。这两宗之间在方方面面都逐渐划出了一条泾渭分明的界限,且两宗之间似乎还存在着相当的竞争,有点儿你看不惯我,我看不惯你的样子。[533]
原本来说,这剑气两宗,其实也存在这种问题。
剑宗认为,能够用剑说话,何必那么婆婆妈妈?
而气宗则认为,剑宗的纯属就是莽夫。
遂算是从根源上就存在分化且对立的天然缘由。
因为存在这种天然的缘由,就真的很容易挑起两宗的矛盾,从而造成分化和对立。
天墉城已经是这么一个状况,还经得起那些有心之人的分化吗?[534]
天墉城内的许多弟子道心不稳,又城内有许多江湖上的习气,确实是很容易出问题。
除此而外就是这江湖上,肯定也有些看不惯天墉城的人,加上这天墉城招收弟子的规则又是那般,所以这类人很有可能是来捣乱的。
陵越怎么可能希望有人来捣乱呢?
精灵这类东西,它们很纯净,又不会伤害人。
但当它们一下子在夜晚呼啦啦跑出来的时候,就还是有点儿那啥乌云密布的感觉。
因着这种惊吓,那些人究竟是个什么情况,可说是尽收眼底[535],如此也可为陵越提供筛选的依据。
但每一次去试炼的人都有不少,陵越也不可能了解那么多门派,那么多门派的武功,遂才有几位同僚也去帮忙。
那几位同僚,在进入天墉城之前,算得上闯荡江湖多年,在分辨什么门派什么武功上,还算是可用之人。并且,那几位同僚很多时候都是在负责采买的事宜,外出的机会比较多,对江湖中很多事情也有相应的了解,遂由他们来做这个事情,还算是相当顺手的。
而他之所以要跟去,其实也差不多算是一双眼睛。
陵越毕竟也只有一双眼睛。
而且,除了这个而外,他也有另外一个作用,那便是去看看那些精灵是不是有什么异常之处。
若是遇见那些精灵比较青睐的人,则要特别关注一下,有可能这样的人身上本身就带有清正之气,比较纯粹,有可能在修道上存在着相当的天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