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又见古剑 > 第243章 尽心竭力养仙根,闻说惨祸心境平【63】

第243章 尽心竭力养仙根,闻说惨祸心境平【63】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他希望天墉城整体的实力得到晋升,也希望天墉城经过这么一次又一次新鲜力量的注入能够对以往的雾霭有一定的清净作用。

天墉城是修仙的地方,是练剑的地方,修道者应该有修道者该有的心性和修行,剑术也应该有相应的剑意和剑心。

天墉城的弟子不该流于非常表面的东西,应该在这些事情上沉下心,深入下去。

否则,按照天墉城现在这样的情况再发展下去,怕是第八任掌教所积攒起来的家业,也快要被耗光了。

现在的天墉城中,有多少人愿意静下心来修行?

有多少人愿意花费时间去参悟剑道?

有多少人致力于提高自己的德行?

这些都是在第八任掌教的辉煌之后,接受辉煌的人被辉煌闪耀了眼睛,而无法再注意到闪耀的金子背后所积存的问题。

自第八任掌教开始,天墉城经历了扩建,经历了相当程度的扩张,对弟子的招收也有相应的降档,不再那么严格。

这也主要是在第八任掌教的时候,天墉城打响了天下修仙第一大宗的名头,如此才有了诸多方面的改变。

但在第八任掌教的任期内,对许多事情的掌控力还是相对较强的,再加上本身第八任掌教也是个严以律己的人[528],遂根本也没出过什么多大的毛病。

而自第九任掌教继任以来,算是在某种意义上的享受着第八任掌教所铸造的辉煌,遂对很多地方的管理都是相对松懈的。

到了第十任掌教这里,更是如此,甚至还随心所欲的增加了戒律这么一个长老的席位。

其实,戒律是属于执法长老这么一个门下的职务,但却被单独给提了出来,这也从某种意义上可以窥见天墉城的膨胀。

到了这第十一任掌门么,结果不是就在眼跟前儿的吗?

除了这些而外,便是这天墉城的掌教之位的争取,其中也有过相应规则的更迭。[529]

这个更迭主要出现在第八任掌教任期内。

从那个时候开始,因为天墉城招收弟子的条件有了降档,所以这天墉城中也招收了不少有着那些乱七八糟江湖习气的人。慢慢的,这里也存在了江湖习气。

总之,许多不怎么属于道家这个范畴的东西,许多红尘味浓厚的东西,从这个时候开始便静悄悄地渗入天墉城了。

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天墉城对招收弟子的年纪、程度等限制放得很宽,遂真的是什么人都在往这里面来,有点鱼龙混杂的味道。

但那第八任掌门的本意是天墉城成为了天下修仙第一大宗,就应该有海纳百川的气度,就应该对这些想要学习剑术,想要学习道家文化,想要修行的人以相应的机会。

很显然的,有些事本意是好的,可若是掌控力变差了,便真的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在第八任掌教之前,这究竟是谁做掌教,跟这些弟子是基本无关的。说白了,就是掌门长老那几位在整个天墉城里的出挑者里挑选,少数服从多数,给个决议也就成了。

但到了第八任掌教时期,因为有了更多的人加入天墉城,天墉城也实现了一个飞跃式的发展,且也拥有了江湖上的习气,带来了红尘之浊,所以这掌教之位的更迭便有了新的变化。

这就是现在天墉城里这些弟子几乎无心修炼,跟陵端似的无所事事,专搞些乱七八糟事情,拉帮结派这种东西的根源。

陵越这么做,算是期望天墉城就是个修仙练剑的地方,而不是把红尘从山下搬到了山上这么一个没有任何意义的行径。

除了这些针对新晋弟子本身的资质心性外,还有便是这些新晋弟子的摸底。

因着自第八任掌教那里延续而来的招收弟子的规则,事实上,天墉城中是什么人都有的。而陵越希望看好门,这才对这些新晋弟子的武功有个摸底的想法。

从修行上来说,若是以前学过吐纳什么的,或者对道家的修炼方式有点了解的人来到天墉城,这类人有可能了解得比较正统,也有可能了解得不正统。

了解得正统的,再学这些东西,有点类似于复习,遂看起来这类人学得很快,似乎资质很不错。但是,这种学得快,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他们非常容易将这种学习成果容易当做必然,如此对他们往高深的修行是不利的。

并且,因为他们进步得快,而剑法的学习又没有跟上,那么他们到底该如何晋升?

天墉城内针对弟子的考教,更多的是针对剑法的考教。

说白了,就是以剑法如何为标准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