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叶管着库房,井井有条,虽秋叶不善与人交际,但就是这份死板,反而让人不敢与她套近乎。
况且近两年在黛玉的提示下,秋叶还时不时有小小地革新。
不止定期认真盘点,分类造册,还找专门的工匠师傅维护保养有磨损的物件儿,如磨损大的,还拿去回收金银...妥妥的专业技术人员。
雪雁么,虽孩子心性一些,但在吃食这一项上,管的也十分谨慎,这几年严进严出,没出过什么纰漏。
再加上月琴和芳红的武力值,出门有一个跟着便令人安心。
稍稍排布一下人员分工,黛玉很是满意。
于是底下的人,黛玉便放手让她们几个去确定了,只给了三条原则。
一是得自愿,不得因人家能干,看上了人家,就软磨硬泡、威逼利诱,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
二是选的人,要同时有两个大丫鬟的认可和背书,用这个人之前,至少要了解她的过往经历、家世背景。
三是每件活计,都配备两个人,这两个人最好有互补之处,年龄上稍微有些落差也可,给自己培养替补的梯队。
秋叶傻傻地问:“我们给自己培养后备军,她们顶替我们,我们干什么去?”
黛玉没有笑秋叶,她跟秋叶几个人说:“你们几个,都和我差不多年龄,春莺还要大两岁。
往眼前说,你们要是遇到自己喜欢的人,只管和我说,嫁人生子是好事,我定会厚厚的配送。那么问题来了,总不能坐月子期间,还找你们办事?
往远了说,现在内宅咱们只有浮光院这一亩三分地,之后去了云川,管辖的范围变大,往来的打交道的人也要翻几番。更何况这还不算咱们在外头的生意。咱们不怕有能力的人多,天地广阔,可为之处多着呢。”
众人似懂非懂,但都若有所思,只是坚定了要把活儿做好的决心。
于是按照这三个原则,春莺等人便放手去找人了,因要背书,之后还是自己的直接下属,大家对各种关系户视而不见,连家里要送进来的表妹堂姐,也直接拒绝。
“娘,表妹她才十二,你别看我平常笑呵呵的,整日和采买的、做菜的婆子们打交道,一个不小心便被坑了,你不体谅我便罢。还想我带着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表妹?别想了。”雪雁一扫平常的温和,严厉地和同在林府做活的母亲说道。
“你是出息了,去亲王府做大丫鬟,人家都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怎么你姨母、你表妹就不能沾沾你的光?况且,你一去云川估计这辈子也不回来了,你是去享福了,咱们家却白白拉扯了一个闺女。你帮一帮表妹,她两个哥哥便会照应咱们家,这笔买卖不划算?”
雪雁的母亲还想再劝,雪雁冷哼两声:“我看你是糊涂了,别整日被姨母唬的一愣一愣的。我在姑娘身边得用,夫人和老爷怎么会亏待了你们?反而我带着表妹去,万一闯祸了,才是连累咱们家。”
说完,也不管说通了没,雪雁一溜烟跑走了,反正别想让她违背原则,带一个不得用的去,劳累的是自己。
于是林府,一场表面和平,内里暗潮汹涌的选人风波开始了。
黛玉却清闲了不少,她只管关键的几个人,重结果,过程让她们自己去调节。把自己这一亩三分地像运营企业一般去经营,确实有成效。
这天晚上,紫鹃过来给黛玉汇报本月陶怡居的情况,说完正事,又在黛玉面前把帐重新算了一遍,得出的利润和账本上一般无二,紫鹃这才松了一口气。
“姑娘,这个月陶怡居盈利情况比上个月还好,我觉得京城的陶怡居离了我和义父义母也能正常运作下去。”紫鹃语出惊人。
黛玉本笑吟吟地听紫鹃汇报,刚要勉励一番,却听到紫鹃说出这么一番话,询问道:“你们是有旁的打算?”
紫鹃点点头:“听闻姑娘不日便要嫁到云川去,京城和扬州等地的铺子,已经相对成熟,谁来管都行,何况还有一批可靠的掌柜。
我已和义父义母商量好,我们想跟着姑娘一道去云川,姑娘应该也需要我们。到时候,义父义母可以帮忙打理原叶和陶怡居,我可以先把琼华阁运营起来,等到都运行平稳了,姑娘让我做什么,我都可以现学。”
黛玉再一次惊讶了,她喜欢紫鹃,信重紫鹃,那是因为她知道紫鹃重情重义、一心为主。
而紫鹃却在和自己不太多的交流中,却主动要求跟着自己,请缨去云川。
要知道做生意和在内宅还不太一样,在内宅,只要勤勉谨慎,便不太会出岔子。
但是做生意,还是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却有各种指标能评判,就比如一个月一次的对账,便要辛劳三五天。
“你可想好了?”黛玉望着紫鹃。
紫鹃毫不犹豫地点头:“我想好了,义父义母也想好了。天底下没有比跟姑娘一起更好的选择了,我们万幸,现在幸福的不得了,当然要跟着姑娘走,好日子更在后头呢。”
黛玉的笑意直达眼底:“为了你今日这句话,我也会继续努力,让你们过上好日子的。”
“姑娘这是允了?”紫鹃还有些不敢置信,没想到黛玉如此痛快。
要知道这回去云川,姑娘要带着走的都是亲信,她虽然愿意跟着黛玉翻山越岭、穿山越海,但黛玉不一定看得出啊。
还是春莺拍拍紫鹃的肩膀:“还不快谢谢姑娘?”
紫鹃这才如梦初醒,忙不迭地谢姑娘,生怕黛玉反悔。
就在黛玉码人的时候,京城出了一件大事。
九省统制王子腾,结束奉旨巡边的差事,即将升任内阁大学士,却在返京途中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