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大夫分别查看病情后,又一起斟酌着开了方子,千叮万嘱要卧床休养一段时间,万不可早日下床,可见着实打的不轻。
贾母亲自过来怡红院看了,看到王夫人在一旁垂泪,本有心说她两句,又觉得一片慈母心,便罢了。
反而安慰王夫人:“你也不必哭了,我这就和你家老爷说去,要是万事瞒着我,我不如回金陵老家自己单过去。”
王夫人虽也生贾政的气,但贾母说这样重的话,还是立刻跪了下来:“母亲折煞我们了,都是我没有看管好宝玉,惹他犯下大错,老爷也是...要教宝玉走正道。
怕您知道了心疼,这才没禀告您,都是儿媳的错,母亲别生气了。”
贾母暗叹:王夫人其人,时而驽钝,时而暴躁,但总的来说,没干过什么坏事,即使不喜赵姨娘,对贾环和探春也一视同仁。作为当家主母,虽目光看不长远,但光凭她生养了元春、珠儿和宝玉三个好孩子,便令人满意。
于是贾母令鸳鸯扶起王夫人:“我不怨你,这段时日,你便安心照顾好宝玉,宝玉养伤的时候,谁敢胡乱插手,立刻来寻我。”
王夫人点头应了,忽又想起一件事:“母亲,昨晚史家传信,说送史大姑娘过来小住一段时日,您应该也知道了。
我想湘云便也住在大观园里,不知哪处院子更合适?”
不是王夫人一点小事便要请示贾母,而是这位史大姑娘,在贾母心里分量也重。
史家,便是贾母的娘家。
史湘云是贾母的内侄孙女,因湘云还是襁褓婴儿时父母就已亡故,湘云跟着叔叔婶婶过,贾母对她颇为爱怜,便时常接了湘云来贾府小住。
也是巧了,湘云与贾母年少时的性格极为相像,贾母也喜欢湘云在跟前说笑解颐,说湘云是贾府的半个主子也不为过。
贾母道:“现今便剩着两处大些的院子,潇湘馆和蘅芜苑,不拘哪一处,你安排便是。”
王夫人心念一转:还好问了一句,虽贾母说是不拘哪一处,这潇湘馆和蘅芜苑,哪一处也不差,果然贾母还是看重湘云。
便应声道:“便住潇湘馆吧,离怡红院近便,湘云和宝玉自小一处长大,这有段时日没见,也方便他们一道玩耍。”
鸳鸯在侧,觉得有些不妥,宝玉都十四了,和房里的袭人等也有了肌肤之亲。
湘云虽才十一二,两人又不是亲兄妹,也该避避嫌。
便看那林姑娘不和宝玉单独说话,就知是父母交代了。
只是湘云没人教导,说不定她叔叔婶婶盼着她早点嫁出去呢。
鸳鸯看贾母也没反对,便默不作声了,她在贾母身边多年,自忖可察言观色,近来也越发看不懂贾母了。
送走了贾母,王夫人又叫了怡红院满院的丫鬟过来。
“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们成日的,想勾着宝玉,好好的爷们都被你们教坏了。
那此次为何又去外头沾花惹草?
还不是你们没本事?
此次宝玉养伤,便袭人和麝月值守吧。”
顿了一下,王夫人又补充道:“两个人也不够,加上晴雯,你们三个人贴身服侍,其他人便做好该做的,别进屋了。”
王夫人看了一眼晴雯,站着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的样子,她既想让晴雯留住宝玉的心,又不愿意她和宝玉太亲近,让宝玉无心读书。
便说:“让彩霞也每日来一趟,若发现哪个偷懒,或者偷偷往宝玉跟前凑的,都打出去发卖了。”
说完,才回去休息不提。
怡红院里,几人欢喜几人愁,像麝月和晴雯,便是得到了王夫人的认可,袭人却从宝玉跟前的第一人变为了可替代的,其他人更是有些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