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起来黛玉比贾母还早知道宝玉这事,清早起来,宝玉被家丁带回贾府那会,月琴便兴致勃勃地和黛玉分享了最新消息。
“这香儿和小云,莫不都是你找的托?”
“非也非也,她们两个不牢靠,找的是她们那里管事的,请她推荐两个有本事的人。
当然咱们也没出面,中间转了两三道弯呢,料他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忠顺王府采买的人,应该也不是碰巧去的吧?”黛玉一下子问到关键。
月琴之前得到世子授意,林姑娘的问题,都如实回答便可。便毫不犹豫回道:“忠顺王府这人,是我们府上派过去的,已经在忠顺王府呆了十余年了。”
黛玉有些惊讶,没想到礼亲王府远在千里之外,在京城可用的人却这么多,甚至藏在世家大族里面。
“宝玉此回牵涉到忠顺王府,忠顺王府与贾府傍的北静王府素来不对付,我猜此回二舅舅饶不了他。
不过,这次我又欠了世子一个人情。”
黛玉猜到动用礼亲王府的人脉,应该是代云舟的手笔,又有些好奇:“世子应该已经回了云川,从宝玉找人,到他醉卧锦香院,满打满算也就十日,你们和世子之间是怎么传递信息的呢?”
问完,黛玉又有些后悔,又涉密了,作为一个普通人,知道太多可不好。
还没来得及撤回这个问题,月琴又脱口而出了:“姑娘可记得,你回京城的路上救了我,我走的时候留下一枚印鉴,和姑娘说,若有一日用得着,到恒泰票号出示我的印鉴即可。
恒泰票号,遍布大清,主要的城镇都有分号,因事关钱粮,比如这人拿了西北存款的单子,到京城要取钱,金额小还好,如果金额巨大,便要和西北的票号再确认一番,因此讯息传递地自然又快又密,这是商业机密,也不会轻易引人怀疑。”
黛玉点点头,由衷赞叹:“因传递消息的通道单一,上下游之间相互也都熟悉,这票号的传信可能比官路还要便捷不少。”
月琴笑道:“确实是这样。
哎...光说八卦了,忘了正事,世子有信件寄过来,要姑娘查收呢。”
说着取出一个信封来。
因为黛玉不是土生土长的清朝人,并不觉得未婚男女私下传信是多么惊世骇俗。
代云舟素来没有相熟的年纪相仿的女子,写信一举也全然出自本心,想写就写了。
便一个敢写,一个敢接。
黛玉拆了信:
林姑娘,展信佳,见字如面。
马大使一行人共一十八位,已经落脚礼亲王府所在的云锦城。
这一行人,大部分都对大清抱有善意,云川百姓少见外人,见到他们也很欢迎。
马大使他们表示,在他们国家只有都城的状况好一些,但在云川,他们惊喜于云川经济的发达,甚至说百姓的精神气度比京城还要好上一些。
这也许是恭维,也许是实情...希望有一天林姑娘可以亲自判断一下。
还有一点很重要,他们这些人,分工各不相同。
有人自称“医生”,也就是咱们的大夫,但他看病的方式和大夫大不一样,有些说不清的简洁或者叫...粗鲁?
比如有一种病症——高热,咱们大夫开一种药往往有数十种药材,每个人的药方都不太一样,浸泡、煎、小火煮、过滤...煮药的程序很是复杂,他们竟然是放血,有些滑稽。
有人是“工程师”,水平也不错,我把连发强□□给他,他能改进一些,使得发箭的频率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