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薛姨妈给宝钗从小攒的嫁妆,这次便用不上了,薛姨妈急急慌慌地要把珠宝首饰折成银票给宝钗带着。说是宫里太监宫女都重钱财,外面一两银子一个菜,宫里一两银子连个菜叶子也见不到。
反倒被宝钗拦住了,“母亲,我进宫去,如果有出息,衣食住行都不用自己操心,自有人打点妥当。如果没有出息,便是把咱家都掏空了,人家也不会高看你一眼。”
“你可以和哥哥说,家底被我带走了一半,但实际上你拿去置办一些不动产,千万别让哥哥知道。如果之后娶了嫂嫂,嫂嫂人好,你就跟嫂嫂说,把家业都交付嫂嫂,养老便罢。”
“如果嫂嫂也不明事理,你便自己攥着,我知母亲一心为哥哥,但在哥哥能撑起薛家之前,万不可将家底都给了哥哥。”
“如遇大事拿不准,一时间联系不上我,也不用着急,去林府找林姑娘。看在我的面子上,她会帮忙一二。”
再是薛蟠被贾政主动领走了。
之前薛姨妈还在考虑求王家还是求贾家,把薛蟠放到族学里跟着学习。
之前还没顾得上,王家和贾家也没有人主动提起。
这次却是王夫人主动来和薛姨妈说可以请薛蟠到贾府的族学去,表兄弟间可以相互鞭策,有所照应。
至于想把宝钗许配给宝玉这回事,两人默契地当作没有发生过。
倒是王夫人一再夸宝钗稳重有气度,将来与元春在宫里相互照应,两个人都有所依靠,是件好事。
薛姨妈却没敢接这话,因宝钗说了,在后宫抱团,与在前朝拉帮结派差不多,都会被皇上不喜。在摸清局势之前,不准备投靠贵妃。
王夫人见薛姨妈没接话,倒也没像往常一样抱怨几句,只说宝钗有福气,便罢了。
黛玉那边听到消息,是宝钗传来接下来便要在家学规矩、待嫁了,也不知还有没机会再相见。
黛玉听到消息,很是感慨了一番,希望宝钗能获得自己想要的。
一口气写了几个糕点方子,像是鲜花饼、梅干菜肉饼。
托人带回给宝钗,并附上信件。
“姐姐如果有空,可以钻研一下厨艺,毕竟美食不可辜负,希望姐姐要保重身体。”
“此方乃古书上摘录,价值五两银子,请姐姐差人送来。”
然后又巴巴地跑到贾敏面前,犹豫了半天还是问道:“母亲,等我满了十四岁,也得去选秀吗?我志不在此。”
贾敏听愣了,一会才反应过来,笑道:“你们看看这孩子,想什么呢?”
“我和你父亲也志不在此。一来你小时候身体不太好,报病也是常见的,只是对声名有些妨碍。二来虽然不能私行聘嫁,可以请旨婚嫁,若真有看好的,报备请示一番也就罢了。断不会让你去宫中的,那我与你父亲见不到你,还了得?”
黛玉这才放下心来。
又问起上次薛姨妈给贾敏提及的金玉良缘,现在该如何收场?
贾敏冷哼了一下:“那还能如何呢,自是当作胡说了呗。咱们也不是不懂事的,自会守口如瓶。就怕之前来京时造过势,别有心人听了去,表姐表弟,多少是个把柄。”
黛玉听得,自去提醒宝钗不提。
黛玉给宝钗的方子倒是提醒了宝钗,她知宫里人人有本事,她自己诗词歌赋都会一些,但并不精通。最精湛的是管家本领,却也用不上她掌管中馈。
倒是吃食一项,京城的花样比起江南要少一些,虽有御厨,但能呈到贵人面前的,总归失了几分野趣。
便也认真搜罗了很多吃食方子,一来像黛玉说的不会亏了自己,二来如果皇上或者太后、皇后能喜欢,便最好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