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本宫收的男替身 > 第59章 第 59 章

第59章 第 59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岁末将至,自新帝登基以来,朝野上下未有动荡,足见新帝得天独厚,乃天命所归。

京师之中愈加繁忙,各地奏报如雪片般飞来。

天色初明,太和殿内,内阁首辅、文华殿大学士庆如韩手持玉笏板,步履稳健地上前一步,恭恭敬敬禀报着最近的所闻所得,

“启奏陛下、太后娘娘,今岁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五谷丰登,各地贸易亦是繁华异常。虽有雪灾侵扰,但赈灾得力,并无暴民伤人之事发生。此乃陛下与太后娘娘圣德广布,天佑我明昭王朝之征兆!”

龙椅之上的萧墨凌颔首淡笑,对于这般有才学之人的吹捧之词,自是心生欢喜。

一番你来我往的例行公事后,话题转到了明年的水利建设与农业发展上,顺带还提及了边防布局,各位大臣齐齐发表见解,殿内一片热议。

庆如韩接着道:“陛下、太后娘娘,明昭王朝政治清明,各部门皆按部就班,秩序井然。

如今乡试已过,各方士子已前往京师,准备明年的科举大事。然求学之路艰难,地方偏颇又穷苦的人才不在少数。

微臣恳请陛下拨款资助,修建慈善学堂,以节省读书费用,让天下有志之士皆能加入朝廷。如此,野无遗贤,珊瑚在网,方可不遗漏半分人才。”

此言甚是有理,确实是国之大事。

但前期所需银两甚巨,且投入如无底之洞,难以估量。

怎样利用有限的拨款,做出最有效的改动,并非一朝一夕能办到的,亦非轻易答应便能实现之事。

萧墨凌沉吟片刻,缓缓开口道:“卿之所言合情合理,朕心甚慰。然此事后续繁杂,需仔细商议方能做出决断。朕会将其记下,待下朝之后,再与诸位大臣共同探讨,以求最佳之策。”

话音落下,又等了片刻,身边大太监依着惯例,开始唱合道:“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左都御史阎全启稳步上前,躬身行礼道:“微臣有事启奏。”

得了应允,他继续道:“后宫空虚,选秀一事乃国之根本,不可忽略。微臣以为,陛下应当挑选贤良淑德、秀外慧中的女子,充实后宫,以彰显皇家威严。”

萧墨凌颔首问道:“喔,卿以为,何为贤良淑德?朕又该如何选之?”

不待他回答,庆如韩再次站出,“后妃一事并不急迫。现下当务之急乃是选定母仪天下的皇后人选。此人选需德才兼备,为后宫表率,引领后宫风气。”

此言一出,珠帘之后的明远太后微微眯眼,目光审视,“看来首辅大人心中已有成算。却不知是哪家女子,竟能让首辅另眼相看,生出推荐之意。”

庆如韩能做到内阁首辅这个位置,多因他的才能过人,且历经前朝腐败,一心一意为明昭王朝的万年发展所打算,并无半点私心。

听罢太后之言,他未曾理会其中的深意,只是俯身,脸上的皱纹为他的风骨添了一抹贤良,更显稳重。

他从容不迫,“皇后之位重中之重,品德、才学、身份、仪态、谈吐等等,皆需落落大方,不可有半分瑕疵。微臣以为,京师之中有能力担得起万千美好的女子,唯有……”

“太傅大人慎言!”

蔫润知再也忍受不得,霍然出列朗声制止,“京师之中贵女无数,品行到底为何还需仔细考察,并非单凭一句话、一件事便能彻底下定论的。

陛下后宫已有两位妃嫔,且明昭王朝已有四年未曾纳入新的贤才。在此之前,当务之急乃是科举之事,为王朝选拔忠良的士子,以忧国忧民之心,为国为民之志。

皇后之事还需仔细考量,何必急切?”

被他这么一打断,庆如韩便也不好再继续言语。

皇后的人选在明面上无人提及,众臣心中却都默默持着同一个念头,他们也深知那位在醇亲王心中的分量,贸然开口,恐怕会招致君臣之间的不和,生出嫌隙。

宗室子弟稀少,且都以醇亲王为首,更不能轻举妄动。

所幸现在时机还早,只要有人开了这个口,便算是过了明面,之后就不必再提。届时只需一道圣旨,便可彻底定下皇后的人选。

这样也不算辱没了皇族血脉。

朝堂之上这般喧哗,萧墨凌好脾气地劝解了几句,问了一些不太要紧的政务,朝会就此结束。

离开太和殿后,萧抒紧走几步,追上前面闷闷不乐、大步流星的蔫润知。

人的潜力真是无限的,尤其是这种气势汹汹的状况下。

好不容易在宫门外与他并肩,萧抒这才气喘吁吁地开口,“润知啊,何必这般顶撞陛下呢?

女子一辈子最主要的就是寻觅一个如意郎君,贤昭早已过了嫁娶的年纪,能做皇后已是极大的恩德。你今日这般冲动,让贤昭在后宫如何自处?公主府可还未曾建成呢。”

“什么贤昭不贤昭的……”

蔫润知脚步稍稍放缓,冷嗤道:“太傅今日在朝堂上又未提及要选何人,谁又能知晓最终与三千佳丽共侍一夫的会是哪位女子。你切莫胡言,若是被我知道了,定然与你绝交。”

“哎,我们可是挚友,不至于这样绝情吧?”

萧抒夸张询问,随后搓了搓手,神色凝重道:“其实你的顾虑是对的。

若是寻常人家,妻子不想让夫君纳妾,顶多背后被人指责几句。可要是做了皇后,那可就要载入史册,必须端庄大度,谁敢任性而为呢?

贤昭公主若是收个驸马,那在公主府内便是说一不二,无人敢拂她的面子。仔细想来,确实不能让此事发生。哎,臣子们心中皆有此意,我们又该怎样阻止呢?你管的了一时,管不了一世。

待科举落下帷幕,各地官员填补完整,此事恐怕就该被提上日程了。少则三个月,多则四个月,你有何良策可解此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