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瓷心录 > 第14章 黑手

第14章 黑手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卖石料和釉料的两家掌柜以及骡帮的主事人,都先后找借口终止了与昌盛窑的生意往来,单凭一个瓷器商人,是不可能做到。”

舒灿歌神态平静,唯独一双眼睛紧紧攥住对方:

“而且,你爹杨觉霖已经失踪了。”

杨秋笙的眼中有一闪而过的慌乱,但后续涌上来的情绪,更多的是恐惧与害怕。她下意识地往后靠,几乎是想将自己埋进完全黑暗的角落。

舒灿歌耐心地等着,直到对方慢慢平复下来。

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杨秋笙才开口:

“我可以告诉你,但你要保证我和我爹的安全。”

见她面露迟疑,杨秋笙似乎看穿了她的顾虑,冷冷道:“你做不到,但你家中住着的那位寇大人一定能办到。”

“你去求他,他一定会答应。”

这点舒灿歌自己都不确定,但杨秋笙似乎很笃定。

她点点头,“我会尽我所能。”

杨秋笙支起身子,探头朝牢房外看了几眼,确定没有其他人,又略微靠近舒灿歌,低声道:

“是宫内的郑公公。”

舒灿歌久居明州,一心扑在瓷器行当上,自然不知道京城的人情世故,于是疑惑问道:

“郑公公是谁?”

杨秋笙眼中似憎似惧:“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舒灿歌皱眉,“那他跟我舒家窑场又有什么关系?”

“郑公公是明州人氏,已近天命之年,想百年后能够落叶归根,相中了你家窑场这块风水宝地。”

舒灿歌陡然一惊:“他是想将昌盛窑夷平了做他的坟冢?!”

*

同一时间,舒宅厢房。谭栋照例扮作运货的脚夫进来。

下过雨后,天气舒爽许多,厢房内敞着轩窗,微风吹拂梅瓶中新鲜的栀子花,满室清香。

寇清昼坐在罗汉榻上,谭栋向他汇报着近日的调查成果。

“听邻人说,这个周禄每隔两个月,必会在月末出海一次。上个月月末,我曾暗中尾随于他,但行至距海岸两三里处,忽然大雾弥漫,便跟丢了。”

谭栋说罢,面露愧色。

寇清昼面色平淡,未有苛责,只说:“继续盯着他。”

“是。”谭栋应了,又问:“上个月逮到的那名倭寇,五爷审了吗?”

“东南沿海一带的抗倭是兵部和都指挥使的差事,一开始,我并不方便插手干预。等到了这几日却听说,那人在牢里得了疟疾,死了。”

谭栋面上一惊,脱口而出:“怎会这么巧……”

寇清昼面沉如霜,眸光森冷:“是有人不想让我审这人。”

少顷,他神情又恢复了古井无波,抬手提起香几上的茶壶,倒了一杯茶水,轻轻呷了一口。

“无妨。至少我们已经知道,江浙一带的确有人不顾朝廷设立的海禁政策,与番舶夷商甚至海匪、倭寇相勾结,行走私之事。”

谭栋喃喃:“若明州狱中,那倭寇之死并非疟疾……”那么,背后牵扯的走私团伙必定是江浙手眼通天的人物。

寇清昼放下茶盏,淡淡道:“前些天,我参加了总督夫人举办的留春宴。”

谭栋问:“五爷是怀疑南河总督赵烨?”顿了顿,他又说:“他虽是柳阁老的私人,但听说为人还算清正,且到此上任尚不满一年。”

寇清昼摇摇头,“我感兴趣的不是他,而是一个叫周永昭的人。”

谭栋细细想了想,“这名字我好像听过……”片刻后,他一拍脑门,“是周禄那个在朗璧书院读书的儿子!”

留春宴上,那四名学子自称在书院成立了一座潇湘诗社,从赵夫人那处讨得雅令后,四人便偷偷去找那周永昭。

不到半个时辰,那四人便陆续向赵夫人奉上了四首歌咏赞美宴会盛况的律诗,甚得赵夫人欢心。

除了寇清昼,没有人注意到,曲江边的柳树下,那个名叫周永昭的年轻人一身月白直裰,望向宴会中心热闹盛景时,满眼的不甘与寥落。

*

谭栋走时,正好遇上刚回家的舒灿歌。

她提着一盒刚出炉的桃花酥,还有丹桂花糕等其他糕点。

白色长毛猫阿雪自从大门处跟了她一路,也不叫唤,只是安静粘着她的裙角。

“给五爷买的?”

谭栋停在她面前。

舒灿歌愣了一下,将食盒放在石桌上,正要打开,对方却摆摆手,大步流星地走了。

她叩开门,阿雪像一朵轻柔的云,跃到罗汉榻上,在寇清昼身边缓缓偎下了。

舒灿歌早已见惯不怪,将食盒里的酥点一碟一碟摆到香几上。

寇清昼抬手轻轻挠了挠阿雪的下巴,白猫慵懒仰头,发出舒服的咕噜声。

他扭头看向房中站着的少女,她神情有些迟疑。

“怎么,是有事求我?”

好像会传染一般,他的声音懒洋洋的,漫不经心,又斩钉截铁她有事相求。

那双似笑非笑的桃花眼微微上挑,却专注地盯着她。

“民女想求寇大人,保全我伯父及堂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