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年年有新生[八零] > 第121章 传承

第121章 传承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一二一章

符伊年在祝镕这里其实没能待很久,只有一周的时间。

这个时候还没有春节七天假的说法,通常是只有三天休息日,就是除夕、初一、初二三天。而符伊年之所以能够待这么久,是因为她是军嫂,单位照顾,每年可以有半个月的探亲假。

不过这半个月的探亲假符伊年没打算一次性全都用了,所以这一次只请了初四到初七这四天,加上初八周日,一共七天。

而相比之下,其他军嫂待得时间就久了不少,因为他们有的是自己做生意,比如韩军嫂,时间比较自由,有的是教师,比如参谋长爱人,现在还在暑假呢。

好在京城离西安也算近,如果时间凑巧完全可以买晚上那趟车的卧铺票睡过来,而且听祝镕说,以后会在军营和火车站之间开通固定时间的班车,那样的话就方便多了。

符伊年在军营这七天过得还挺充实的。祝镕按例也是三天假期,初一值班了,初二初三有两天假期,都陪着符伊年了。

初二那天俩人在家消磨了一整天,上半天是在床上消磨的。后来符伊年数了一下,一上午用了四枚套子,毕竟大半年不见了,两人都十分想念对方,各种意义上的想念,也都十分激动。

直到符伊年喊饿,推着祝镕的胸口,抗议道:“不行了,来不了了,饿死了,我要吃东西!”

祝镕伸手揉了一把她的小腹,还真是扁扁的,“那你等一会儿,我去给你煮面。”边说边起身,内裤也没穿,直接套上条外裤,就要奔厨房去。

“我不要吃面条,我要吃饺子。”

祝镕提裤子的动作顿住,“食堂中午不一定有饺子,晚上好不好,晚上我提前跟食堂说。”

符伊年正趴在床上休息,脸埋进了枕头里,听闻此言将脸从枕头里抬起来,很是疑惑,“去食堂干嘛,家里不是有吗?”

听到这话,疑惑的人变成了祝镕,“家里?有饺子?你昨天包的?”

符伊年这才反应过来,祝镕还不知道她带了饺子过来,遂抬手指指窗子,“客厅。”

祝镕立即会意,到客厅的窗口一看,外面窗台好大一只面粉口袋。祝镕对这种面粉口袋很熟悉,姑婆最爱用这种袋子装冻饺子了。

祝镕转身去厨房找了个盆出来,倒了一盆的冻饺子出来,然后将布袋子的口袋系好,重新挂到室外去冷冻,然后回到厨房煮饺子。

幸亏祝镕知道符伊年要来提前请炊事班的帮忙买了一罐天然气罐和一只配套用的燃气灶,可以随时在厨房开火,烧水、煮面、煮饺子都很方便。

下午就还是赖在床上,又没有电视,也没有收音机,除了睡觉也没别的事能做了,不过这回的“睡觉”就是单纯地盖着被子睡觉,没有任何其他涵义了。

第二天正月初三,祝镕找出符伊年带来的烟酒等年货,分配了一下,带着她去给师长和、副师长、政委等人拜年,还分了些糖果糕点给同僚和下属们,就算新年礼物了。

至于为什么都初三了才到各家来拜年和走动,大家心里都门儿清——祝家窗帘关了一整天,谁还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啊。

不过也并不会有人说什么,最多打趣的笑笑。人家才成婚一年,又分别大半年,多亲热亲热怎么了,大家都是过来人,都能理解。

因此符伊年大半天走下来,听到的都是客气话,心头还是比较舒畅的。

初四开始正式上班,不过,祝镕这些有家属到来的军官们,破例被多放了一天假,公事由同僚或者下属承担,让他们多一天时间陪一陪家属。

也是因此,符伊年和初三的晚上就和二团团长的爱人——韩嫂子约好了,第二天一起去看兵马俑。两人其实也约了其他的军嫂,不过其他人都不去,要么有别的事,要么就是去过了,也有人留得久,打算天气暖和暖和再去。

祝镕部队所在的地方,其实和兵马俑距离不远,直线距离也就四五十公里。但是,这只是直线距离,其实两处分属不同的行政县,而且中间还隔着两个山头呢。

俗话说:望山跑死马。直线距离是挺近,可是开车下山全是盘山道,下了山再开车过去,最少也要两三个小时了。

不过嘛,来都来了,而且也不能再在家里闷一天吧,虽然路上时间久一些,但是自己开车就还是挺方便的。

初四一大早,祝镕开了一辆车带着符伊年,二团团长开了一辆车带着爱人和龙凤胎,驶出军营下山去了。

不过,不知道是车速快还是路况好,路上花费的时间要比符伊年预计的少很多,八点钟出门,不到十点就到了。

其实,始皇帝陵和兵马俑博物馆并不是同一处,始皇帝陵在刚建国的时候就已经在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名录上了。

但是当时人们只知道这座两千多年的陵墓。

直到十年前,1974年3月,一位农民在打井时发现了几座真人陶俑,经过省考古队勘探和试掘,兵马俑才重见了天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