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家出了事,房靖多少还是听说了一些。
“知道一点。”听到是于家的事,语气都轻了些,谁也不愿意自己家平白无故死了人。
“那你和我们说说。”
“他家大女儿没了,我也就是听说……”
房靖心里有了底,知道来人找他是为了什么。
“听到什么了?”卞海洋问。
“就知道人没了,其他的我也没打听,一个大老爷们,哪能娘们唧唧的,天天家长理短的。”
“他家还有个小儿子,你见过.”卞海洋语气像是询问,其实心里很肯定。
“见过见过。”
“最近你在哪见过?”
“他家小儿子?我有时候去奉阳干活,在韩老二的车上见过。”
“韩老二?”卞海洋佯装道。
“啊对,他有个车,有时候往奉阳拉人跑活。”
“他去奉阳干什么?”
“你说那小儿子啊,不知道,那小子不怎么爱说话,有时候和他开个玩笑逗个乐,也不爱理人。”
“他大概什么时间坐车去奉阳。”
“我见到的几回都是快晚上了,大概五六点吧。”
“他一个人?”
"嗯,一个人。"
“他们家和谁有过过节吗?”
卞海洋感觉房靖不是个闷葫芦,准备多问问。
“过节……小矛盾谁家都有,但你要说恨到能……”
房靖戛然而止,观察了对面的两人。
“说实话,咱们这没啥流动人口,都是街坊,没有那非得杀人灭口的仇儿。”
“那丫头也也不怎么回这……是不是在外面惹了什么麻烦……”房靖吱唔着。
“外面?”
“她不是考到奉阳了嘛……大城市,啥人都有。”
“你总去奉阳?”
“是,最近雨水多,那边活不少。”
“那你去奉阳,都和谁一起。”
“喏……那边干活原那几个工作,我们都是老搭档了。”
房靖用手指了指正在房顶干活了工人。
卞海洋看着正在干活的工人。
“你这也算是老板了。”卞海洋道。
“啥老不老板,现在干这个太多了,我们也就混个吃喝。”
“他们一直跟着你干。”
“一般是有活儿就一起干,没活了他们就找其他零活干。”
“哦,也不容易。”
房靖觉得眼前这个小伙子不傲慢,没有看不起人,好感度增加。
“可不是嘛,都没有老保,全靠自己,啥活都干。”
“除了给你干活,他们平时还找些什么活?”
“像谁家盖个房子,秋天帮着秋收,修个大棚啥的。”
“修大棚。”
卞海洋想起韩二好像也给人修善大棚。
"嗯,现在帮忙修善大棚的活也少了,干的人多,竞争也大。"
“这个季节有活吗?”卞海洋问。
“有啊,前几天还有人找我呢,不过价钱没谈好,没接。”
“我们这的西红柿有名,正好,我带们去看看怎么样,都是现代化的种植大棚,顺便尝尝新鲜的西红柿是什么味儿。”
卞海洋看了看不远处正在干活的工人,点了点头。
房靖开着小三轮,来到了一片大棚较为集中的地方。
下了车,房靖化身成了专属导游,绘声绘色的介绍起来。
“这几个是我们干的,看看这质量。”房靖有点骄傲。
“我们这的西红柿远近闻名,你们奉阳大部分的西红柿都是我们县的,我们县还开了个电商公司,在网上卖,通过物流还能发往全国……。”
几人边走边听,前面有点吵闹,闻声走近,发现是熟人。
韩二正和一家农户说话。
“二子,干啥呢。”
房靖上去打招呼。
“唉、房哥。”韩二点了点头。
“这咋地了?”
“没事,有点尾活干完了,过来结钱。” 韩二应着,顺便瞧了旁边的卞海洋。
“房子,你来得正好,我这就一点小活,寻思就不麻烦你了,直接找的他,明明说好的价钱,这干完了又多收钱,还讲不讲理了。”
“怎么事,二子。”房靖听完农户大爷的话问韩二。
“材料不一样啊,原来用的他觉得不好,后来我说用好的,但是要加钱,答应该的好好的,干完了,在这耍赖不给加钱了,哪有这样的。”
农户大爷和韩二开始理论,房靖在一旁说着好话开始调解。
叮铃当啷的,有几个干活的工人正在收拾工具,卞海洋闻声过去。
工具挺多的,梯子旁边堆着电钻,锯子,锺子,钳子,螺丝刀等。
一个圆圆的东西被压在工具下面。
卞海洋弯腰,扒开工具,里面的东西现出原型。
卞海洋眼睛瞬间睁大。
乳白色的一圈,用的已经所剩无已。
胶带!
卞海洋倏地睁大眼睛。
房靖,韩二还在和农户协调,陈晓楠站在一旁看向卞海洋,但更多的是被这边的矛盾吸引。
还有其他的工具没收完,工人又进入大棚取其他工具,也没注意卞海洋。
“这个是?”
卞海洋直到房靖身边问。
“啊?啊,这个是粘大棚的胶带。”房靖正在调解矛盾,眼看要调解成功了,突然被打断,差点没反应过来。
“用这个粘?”卞海洋不理解。
“对,这个不是普通的胶带,耐高温,抗严寒,粘性强防雨水,有的大棚破个口,用它一粘就完事。”
“在哪能弄到?”
“街里的日杂店就能。”
卞海洋垂下眼没再说话。
“这……怎么了?”房靖看卞海洋半天没说话问道。
卞海洋闻声,看了看房靖,又看看韩二。
没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