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逆将军富宁安给胤禛留下很深的印象。他太能忍了,只要皇帝不主动给他拨钱粮,他就能一直不说,真不知道一个将军怎么能这么胆小,被先皇批责了几次就如此心安理得地苟且,自己是个大官员,当然过得凑合,但兵民可怎么办。所以得知巴里坤之地已经五六个月未拨钱粮,十三日,又收到了他奏报巴里坤风调雨顺,“巴里坤所有满洲、蒙古、绿旗诸臣官兵,跟役商人,各皆安分守己,承享太平”,胤禛也是哭笑不得地回复这位将军:“五六个月未拨钱粮,尚安分守已,情甚可悯,将军之忍耐,办理粮饷大臣意志之坚强,朕实惊叹不已。”但愿对方能看懂自己的佩服吧。
富宁安还上了个回复的折子,回奏的是之前自己知道缺钱粮之事后对他的朱批,当时胤禛警告到:“办理粮饷若有迟滞耽误之处,为不烦朕聪,恐仍会照以往一样隐忍不奏。兹朕尚未及皇考年寿,尔等如仍隐瞒不报,朕一旦从他处得知,念尔欺君之情面,亦要从重处治。凡有为难掣肘之处,即密折奏闻切勿畏忌。官兵身在远疆,艰辛劳苦,为国效力之人理应恤爱。尔等身为将军,隐瞒实情则将失去属下人心,此甚重要。凡事切勿顾忌,爽快赖朕而行。勉之。钦此。”当时写这一段时,胤祥还在一边看着,夸那一句“爽快赖朕而行”,“胤禛,你真是可靠。”眼睛里闪着光,仿佛真的觉得有胤禛这样的人可靠是莫大的幸福。胤禛很开心,当即让胤祥知道自己有多可靠,“如果王子需要,只给你一个人靠也是无妨。”当时,胤祥确实体验到了整片天都是自己的感觉,所以如今在旁边又看到这位福宁安将军的折子,心里还颤了一颤。果然,富宁安并未在胤禛回折中体会到胤祥所能理解的宠爱,更多的还是恐惧,回复得亦是诚惶诚恐,“奴才自来军营后,粮饷之输送略有迟误,因惧烦圣祖目聪,未敢奏闻,唯行文加紧催促,竭力斟酌补救……”果然终究是害怕被圣祖骂。胤禛便只再批了句:“理应如此而行,朕若不降旨,恐仍隐忍姑容耳。”这人是要反复提醒大胆说话才行了。
胤祥则帮着看富宁安上的另一个折子,奏请拨放贮银给巴里坤等地官兵折,正是胤禛反复批评的事,终于肯上折请钱粮了,怎么还有人求钱还要别人说个半天呢,还不如自己主动。胤祥都觉得富宁安太胆小。富宁安也在折子里写到:“窃查巴里坤、吐鲁番、库舍图等地官兵,自去年十一月十五日始,至本年五月共计六个月未得行粮,反复行催巡抚绰奇在案。五月二十日左右运来三个月之钱粮,仅给至本年二月十五日。至此七月十五日,尚有五个月钱粮未给。”让胤祥也是不知该笑还是该哭,难怪胤禛总是要一边批一边骂。于是在后面按照胤禛的意思回到:“尔之此奏虽是,但太迟了。此有何秘密,若再如此惧人,为其他事而遮隐,则失将军之道也。再不可如此。”
约略半月后,富宁安早已收到钱粮,解了燃眉之急。看到皇帝的三个回折,心中也惶恐非常,前两个被讽刺、恐吓、批评得一愣一愣的,尤其是看到皇上那卓越的书法里仿佛有把剑要挥过来,更是让他心生恐惧。但当他打开第三封回信,虽然言语意思差不多,皇上好似用了个笔吏,这笔吏写的是隶书,圆润温柔许多,看得富宁安觉得受了很多安慰,看来皇上也没那么生气,确实,以后还是要大胆上折求钱才好。富宁安欣赏着最后一个折子,心中暗下决心。
巴里坤,漠南,秋意甚凉,绥远将军府府衙里从京城移种来的丁香花正垂坠着淡紫色的花,浓郁的香渗进来。富宁安突然觉得,好像皇上也没很可怕。等了这么多日,终于没等来什么坏消息,更何况实在天高皇帝远,在这里离天空很近,实在很难有烦恼。将军心情舒畅地出了府,召集属下几十人,骑上马,往附近的敕勒川草原飞奔而去,准备好好畅游一番,吃点牛羊肉,喝点牛奶,晚上在那仰看群星,在蒙古包里睡上一觉再回来,又能好好办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