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县志记载的诸多诡异杂事一下子都能解释得清楚了。从前河西城出现过大规模的人口失踪,大概率是那名前辈点卯,寻找自己的身体。
仅根据这么一条粗略的信息,村民们必不可能一次性找到对的人,所以四处掳走孩童,成批成批地往穿书前辈面前送,霎时间构成了“大规模进献童男童女”的假象。
至于那些被错误送到山上的路人甲乙丙丁,他们的下落大概率是被前辈随机传送到地图的其他坐标当NPC去了。
我试着联系公关:“这是怎么回事?你有头绪吗?”
光屏另一边沉寂了很久,久违地响起公关的声音,听上去很崩溃:“不知道……”
“这么大的事,是不是该往上报一下?”我说,“这本书大有蹊跷啊。上面还不派人查一查吗?”
“查,当然查。”公关满口答应。
我继续研究起来。这位穿书前辈大概率是传输时绑定了一名少年角色,又因为锚点错误未能成功。
这里唯有一点比较可疑,他并不知道目标人物的名字,也不知道书中的时空坐标,只能依靠粗率的外貌描述进行地毯式搜索。
CPU照着最高标准运转,长此以往,很容易过载。想到这里,我心里涌上一口淤血:这破程序里的一团乱麻,会不会是那个时候整出来的呢?
此外还有不少可疑之处,譬如那名前辈到底是什么人、为了什么目的竟然来这名不见经传的古言虐文,为何不像消除此前的路人一样击杀陈捷,并且,他现在又去往何方。
我一一询问了陈捷,多半问题他答不上来,但也补足了一部分信息空白。
前辈之所以没有对陈捷下手,主要是因为那个时候传送舱受到重创,功能故障了一大半。说来好笑,他的舱体遭雷劈了。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梁国多雷暴雨,传送舱的坠落地点在山上,质地是金属外壳,完全是一块先天引雷圣体。
正如陈捷所言,“仙人也有命数”,这世上有比我常岛没还要倒霉的穿书主干了。
反正,经雷雨一劫,前辈意识到自己不能再坐以待毙,更加积极地发展下线,命令信徒将他搬到避雨且更安全的山洞,并通过忽悠的方式建立了自己的第一位信使——少年天师陈捷。
该前辈作为一个手握现实世界剧本的剧透挂壁,伪装成一个通晓古今的神仙还是轻而易举的。依靠大量小说原著剧透,他对陈捷进行了一场口口相传的培训,美其名曰,传授天命之法。
将心比心,我揣摩这位素未谋面的前辈心理,认为他大概是想创造一个朴素的传.销组织,一传十十传百,将信徒扩展至全国乃至全地图,大面积搜刮目标角色,一直到成功为止?
很不幸的是,前辈创业未半而裂成两半。
我即刻决定亲眼看一看那块传输舱的废墟,连夜赶往山上,结果却远比想象中败落。
“公主要找的神迹……这就是了。”如果不是陈捷指着一块残破的传送舱门,我几乎不敢认。
我从未见过比这更加像垃圾的废铜烂铁。
假如把普通的设备故障比作小病小灾,我们公司的设备问题处于突发恶疾阶段,而该前辈的传送舱则是,死透了。
并且是那种到了奈何桥,孟婆都得给他做一套心脏起搏,才能撑着走完下半截路的程度。
无论那名穿书前辈身在何处,他显然凶多吉少。不过他留下了可观的遗产。
我伸手抚摸着生锈的舱体外壳,感受着粗糙的颗粒在掌心跳动,心里慢慢地升腾起一个念头,忍不住地呼吸加快——有了传输舱,不就能退出了吗?
从内世界回到现实世界的方式有几种。
一是通关内世界的委托任务,届时两个世界的业务关系结束,技术主干自动离开……这也是我之前在苦苦努力的方向。
二是紧急退出。技术主干也是要下班的,一般来讲,我们每天六点都会从内世界暂退,直到第二天上班重新上线……这一点是目前已经无法实现的。
三就是意识传输。通常来讲,传输舱仅用于将技术主干的意识输入内世界。因为意识与目标受体融合成功,传输舱就会自动退出。但是传输实际上是能够双向进行的。
幸好河西没修成皇陵。这样的天降宝物落在别人手里?直接废铁一块。哦不,可能会因为天外来铁的buff,被拆了铸剑,然后剑被送给皇帝……然后铸剑的刀匠被斩首,然后他的孩子替母为父复仇……想远了。总之想都不敢想。
生怕错过一刻似的,我脚下已经紧乱地迈开步伐,矮身从算不上舱门的缺口走了进去,直直奔向电子屏幕。长按,开机。
屏幕上闪烁着一段电子提示:能源不足,请充电。
……不能急于一时,好吧。得知这个结果,我也没觉得太失望,已经预料到了这玩意不是那么可能启用的,说实话,它的电子设备还能亮就已经远超我的预期值了。
我收回手,从另一处豁口走出来,却发现陈捷静静地靠在传输舱的金属外壳,眼神幽邃,像透过它在看更远的世界,一直看到山的尽头的天际线。
“陈大人?”见他失神太久,我喊了一声。
“嗯。”他迟迟地应答,抬手像我一样轻轻抚上传送舱的躯壳,失笑道,“本来想给公主看一桩更有趣的事情,合该是没有缘分,今日见不成了。”
我并没有多想,现在我全部的心情都放在这块铁疙瘩上,期待又踌躇地望向传输舱,心里并不平静。
还不知道以现在的技术水平能不能修好它?
我粗略估算了一下,舱体应该是被雷劈时留下了这么严重的损毁痕迹,好在主机位还完整,功能如何未知。外壳风蚀腐坏严重,不过这都无伤大雅。
最大的困难还是能源,解决能源,我的苦恼至少消灭一半。
我曾在文玩展见过一种21世纪古人常用的“手摇发电照灯”,有一个按钮,弹开以后是一个链接齿轮的按动机关,摇起来能让称为手电筒的灯泡亮起来。觉得分外新奇,掏钱买了俩仿品回家。
我和我妈俩人按了三天,手都摁抽筋了都没把灯泡摁亮过……由此可知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应该是个十分艰辛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