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水青木白 > 第1章 清明时节

第1章 清明时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文/无营也值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正是阴雨绵绵时节,加上天色已晚,前方暗灰色的楼房和街道在细雨中朦朦胧胧,连急匆匆的行人都看不真切。

王柏刚坐火车从老家回来,此时正是晚高峰,公交车上装了一车穿校服的小学生,刚破壳的鸟儿一样,在清冷的空气中不顾身上的潮湿叽叽喳喳,闹得他有些心烦,关上手机,一把装进被雨水沾湿的口袋里,站起来把座位让给了别人。

二十一岁的王柏长得高,足有一米八.九,接近一九零,看着身型宽阔,很有安全感,一下站起来在人群中似乎成了一个焦点,让好几个年轻女孩的目光在他身上交错。就是模样看不清楚,低着头还被外套帽子挡住了。

总算停在站点,王柏挤开人群,一侧肩被书包带子压着,胡乱打开伞往前,打算去买点东西吃。

热气腾腾的粥铺,旁边是花店,店门外摆放着一桶盛开的白色菊花,另一边装着花团锦簇的蓝白色绣球,在灰蒙蒙的天气里格外惹眼。

绣球开得很漂亮,让拿了杯粥离开的王柏又回头看一眼,他房间也养了盆小的,没这个漂亮。

随便掀开碍事的帽子,王柏露出微长的头发和一双眼尾下垂的眼睛,看着很标志,标准的双眼皮大眼睛,深眼窝高鼻梁,五官清晰深刻。

在单行道上的汽车鸣笛声中收回视线,刚好手机一响。

是杨清至给他的消息:什么时候回来,你下火车了?

王柏:嗯。

上面一条也是杨清至问的:做饭你吃吗,还没买菜。

王柏:我去买。

在横京市这两年王柏是住校,他们一共搬了三次家,每到一个新地方或者接触新朋友的时候,都会有一些人会误会他和杨清至的关系,以为他们是亲兄弟、同学朋友、乃至表亲之类,其实都不是。

准确来说杨清至是他已去世的哥哥的前男朋友。

今年是王柏的哥哥王谆白因车祸去世的第五年,如果他哥还活着也该三十岁了,王柏记得当时两人感情很好,至死不渝。

五年前刚满十六岁的王柏正值叛逆期,和时年二十五岁一副家长派头疾言厉色的监护人王谆白一个月说不上三句话。

小镇不大,街上只有一所高中,可小镇也不小,王柏哪知道杨清至从哪儿来的。

其实王谆白第一次把人带回家就没打算瞒着王柏,是王柏自己书读不好,脑子也迟钝,他哥就老说他长得聪明实则蠢蛋。

那时是夏天。

王柏能看到同一张床上同一个朝向的两只枕头,只是站在门口都闻得到床上用品散发着洗衣粉留下的香味儿。饭桌上,王谆白在卤菜摊买的两个鸡腿一个进了杨清至碗里,两人相对而坐吃饭交谈,简单几句对话间全是平时对王柏说不出来的调笑和好话。

王柏就坐在桌边端着碗咀嚼,目光从王谆白身上转移到那个莫名其妙突然借住在他家的男的。

毕竟住在别人家里,当时刚刚二十一岁的杨清至还有几分内敛,以为桌边的中学生是突然有什么异议,在王柏的目光里迟疑住,筷子也不再伸出去,缓了下才夹上鱼块扔进王柏碗里。

似乎是一种僵硬的讨好:“给。”

“让他自己吃。”王谆白嘴里话是对杨清至说的,眼睛却看着王柏。

王柏头也不抬:“谢谢。”

“你多吃点。”王谆白说。

王柏这回抬头了。结果他哥是在和杨清至说话。

还好那声好字没出口,不然要闹出笑话,王柏悻悻把头埋进碗里。

王谆白让杨清至多吃不是没道理,因为杨清至确实很瘦,形销骨立,整个人很单薄,套着王谆白的短T被电扇吹,看着不健康,身上能看出很多陈年旧伤,仿佛一个细瘦的风筝骨架或者枯藤上被风干的丝瓜。其实杨清至长得没什么辨识度,单眼皮,高鼻梁,唇角往下,头发上染过的黄色延伸到发尾,像秋天没有阳光照射的衰败地,摧枯拉朽,风格桀骜。

王柏觉得这男的比自己叛逆多了。

杨清至短袖裸露出来的旧伤上还有几片青色纹身,沉默寡言时看上去也有几分难搞,对比街上随便走过面目模糊的男人更像同学结识的那些不学无术的校外人士,或者像电影里反派手底下的炮灰。

似乎是那种死了爸妈、被养父母虐待、弟弟妹妹有疾病、费尽力气赚钱干坏事、结果功亏一篑然后堕落了的那种。

不过也确实,那时杨清至的养父母早已去世,孑然一身。

虽然共处一室,但这就是他们仅有的一点交流。

王谆白的工作是货车司机,平时负责从市区往镇上的超市和商铺运输食货,他和王柏都继承了父亲的高大和健壮,常年体力劳动让他皮肤晒成古铜色,平时也和好友三五成群喝酒,身边几个发小王柏都认识,就这个从市区带回来男的王柏不认识。

他本以为过段时间杨清至就会走,可等王柏下个月底再从学校回来,杨清至还在他们家住着。

那是王谆白朋友间的聚会,镇上苍蝇馆子里一间四面白墙的包房,昏黄的灯光下座椅板凳挤在一起,四处喧闹,王柏早就饿了,菜已经上齐,就等杨清至买酒来,王柏在旁边拿着饮料咬吸管想动筷,王谆白一掌把他手背拍红。

王柏脸一皱惊呼:“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