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梦苒挽着靳贵妃的手,笑道:“这都是因为女儿命好,投胎到了母妃的肚子里。不像萧柠,只是个宫婢之女,她娘还死了,她拿什么跟我比?”
“本宫的孩子,自然是最受宠的。以后,你弟弟当了皇帝,母妃当了太后,这南萧国就是我们的天下了。”
“母妃,到那时,可要给我增加封地和食邑。”
“那当然,到时候,让你弟弟给你诸侯王的待遇,怎么样?”
“太好了!”
——————
第二天,萧柠和萧玉蟾按时来到宗学堂上课。
虽然皇帝没有应允萧柠参加院试,但萧柠还是每天都认真学习。万一哪天就有参与考试的机会了呢?有备无患总是好的。
宗学堂是为所有宗室子弟开设的,但并没有规定他们每天必须来上课。
所以,很多皇子、宗室子弟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从来没有一天是所有人都来齐了的。
对此,太傅和其他学士们都习惯了。
宗室子弟们得天独厚,身份高贵,将来要么有爵位,要么能继承丰厚的家产,完全无需为未来担心。他们不需要像普通举子那样,寒窗苦读,只为了能有条出路。
更何况,这些宗室子弟们大部分都是不能参加科举的,朝廷会直接给他们封爵位或者让他们当官。
除非是一些跟皇室关系太远的宗室子弟,本家已经日渐衰弱,自己已经不可能继承爵位或是太多家产了,才会努力一些。像这种宗室子弟,是可以参加科举的。
但这种破落户,往往因为交不起束脩,而没法进入宗学堂,只能在家读书或是跟平民百姓一样去普通学堂上学。
所以,能在宗学堂内读书的,都非富即贵,自然也不是几个学士能管得住的。
二皇子、三皇子倒是好学,但他们有时有公务在身,也没法每天来读书。
自从萧柠和萧玉蟾进入宗学堂后,情况有了变化。
因为,除了有事之外,这两个女孩一定会来宗学堂,而且异常认真。
别人背不下来的课文,她们能背下来;别人不愿做的作业,她们每次都完成得很好。
太傅和学士们本来并不在意女孩的学业,但逐渐被萧柠和萧玉蟾的刻苦学习感动了,越来越关心她们,愿意多教她们一些东西。
而萧柠和萧玉蟾来者不拒,师傅们教什么,她们就学什么,一丝不苟。
对于她们的行为,有些宗室子弟持嘲笑态度,也有人很佩服她们,但做不到像她们这般用功。
萧柠察觉到太傅对自己的态度越来越好了,于是又开始惦记太傅手上那本《西蜀策论集》。
如果能得到这本策论集,对自己的科举考试大有帮助。
于是,今日放学后,萧柠就大着胆子走到申太傅身边,问道:“太傅,可否把您的那本《西蜀策论集》借给我看看?”
申太傅道:“大公主,据臣所知,皇上并不同意您参加院试。也就是说,您以后都不能再参加任何科举考试了。您没必要看《西蜀策论集》。”
“我只是看看都不行吗?”
“那本书的内容是臣费心编写,臣想选一个臣心目中最优秀的读书人传下去,不能轻易借给别人,请大公主恕罪。”
“太傅认为我不够优秀?”
太傅道:“大公主自然很优秀,但是……臣心目中的人选,是在府试、院试、乡试中均取得优异成绩的、有望考中状元的人才。
先不说您没有考试资格,便是有,离臣心目中的人选也差距了一大截。以您目前的水平,考中秀才应该问题不大,但考中举人和进士就难了。”
萧柠也知道太傅说的比较中肯,以自己的水平,确实离举人、进士还有差距,所以她在尽力弥补这个差距。
见萧柠有些难过,太傅道:“公主,其实您不论读不读书,都是一辈子的公主,有用不完的钱,为何要这么在意科举之事呢?如果您只是喜欢读书,那经常来宗学堂上课,也足够成为一个学识渊博之人了。”
萧柠很难解释,她总不能直接说自己想取得功名,做女官。
过早地暴露野心,会引来麻烦。
就算太傅没有恶意,不会把她的心思传扬出去,但难保其他人不会发现她的想法。
到时候,她会面临很多的阻力。
现在还不能说。
她要偷偷努力,最后惊艳所有人。等其他人想来阻拦她时,已经来不及了。
因此,萧柠只是说道:“我只是觉得,自己并不比男人差,所以才想参加科举,证明自己。既然父皇不允许我参加,太傅也不愿把书借给我,那就算了,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太傅道:“若是公主想证明自己的才学不比别人差,其实有其他办法,比如著书立说,或是写几本诗集,流传后世,未必要参加科举。”
“太傅说的是。”
萧柠准备离开,忽然见到二皇子萧奕知和三皇子萧奕贺一起前来找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