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县丞叫道:“县令大人,我带公主来看您了。”
原来这老者便是县令,他赶紧起身,整理了一下衣服,道:“下官不知公主要来,未着官服,还请公主见谅。”
公主道:“无妨。”
潘县令赶紧把姜柠迎接到厅堂,让丫环上茶。
潘县令道:“近日公主替下官处理政务,听闻公主聪慧公允,明察秋毫,还能济物利人,实在是难得啊。公主若是男子,必为循吏。”
姜柠谦让道:“县令大人过誉了,我只不过是按旧例行事,一切都仰仗各位官吏的支持。”
“不知公主今日造访,所为何事?”
姜柠便把《女儿谱》的事情说了,包括众人反对的理由、静心师太提出的解决方案等。
潘县令抚须道:“其实,也不是不行。这只是一件小事,若叫人去办,很快就能办成。只是,下官怕《女儿谱》招不到人。”
姜柠没想到潘县令比较支持,因此喜出望外,说道:“若有县尊大人的支持,此事确实不难办。至于很少有人敢加入《女儿谱》,我也想到了。反抗世俗需要莫大的勇气,只有极少数的人愿意这样做。如果自己缺乏足够的勇气,官府也没必要逼着人家不成亲。人少一点也好,方便管理。”
潘县令道:“嗯,也好。依我看,《女儿谱》刚推行的时候,人数不宜超过二十人。”
“二十人会不会过于少了?”
“栾伊城人口不多,若能凑出二十个坚决不成亲的女孩,已经算多了。目前就定二十人吧,名额先到先得。另外,官府也别去宣传这件事。王家村不是有三个女孩不愿成亲吗?先跟她们说就好了。至于其他类似的女孩,她们若是有心,总能打听到的。余县丞,你找个靠谱的书吏,把这事办了吧。”
余县丞道:“也好。”
其实这事办起来并不复杂,很多规则、条例姜柠都已经拟好了。
官吏们要做的,就是把王家村那三个不愿成亲的女孩找来,告知《女儿谱》的事。
如果她们想找其他志同道合的伙伴,就让她们自己去找,官府不干预,不支持,也不反对。
找来的人,只要符合条件,就能加入。
因此,第二天,余县丞就派人把王巧儿、王书香、王萍三人叫来,说了《女儿谱》的事。
余县丞道:“《女儿谱》是公主试推行的政策,年满二十五才能加入。你们年龄未满,需要再等几年。等到你们超过二十五岁,如果还坚定地不想成亲,就可以把自己的名字登记上去。《女儿谱》的名额一共二十个,如果你们想增加几个伙伴,就自己想办法。”
王家村的三个姑娘,闻言又是惊喜,又是担忧。
王书香道:“我们才十七八岁,离二十五岁还有七八年的时间,会不会太久了?”
余县丞道:“如果你们连七八年都坚持不下来,说明你们不想成亲的心还不够坚定。”
王巧儿道:“这么多年的时间,我们的父母、亲戚可以有很多机会逼迫我们成亲,怎么办呢?”
“若是他们真的做出很过分的事,你们可以来告官。另外,这些年你们可以不住在家里,而是外出工作,赚了钱分家人一部分,她们就不会反对得这么厉害了。”
王萍问道:“《女儿谱》名额有限,万一等我们二十五了,已经没有名额了怎么办?”
“限额二十个只是现在的政策,也许过几年会增加名额。你们不放心的话,现在可以先预定名额,交一笔定金即可。如果后面你们又反悔了,想嫁人了,定金可以原数奉还。”
“我们加入之后,就一定能享受到后人的祭祀吗?”
“《女儿谱》自有规则,凡是加入的,就必须给先亡者祭祀。哪怕最终只有你们三个,你们总不可能同一天离世,后面离世的给前两个祭祀就行了。再往后的后继者,你们可以等待时机,也可以自己主动去找。依我看,你们应该不用找,总会不断地有新人加入的。”
三个女孩没有什么疑虑了,向官府众人道谢后就离去了。
虽然她们要等好几年才能加入《女儿谱》,但终究是个希望。官府虽然没有大张旗鼓地宣传《女儿谱》,但总算是给她们这种违背世俗常理的人暗中提供了保护。
因此,她们的心情是雀跃的。
王家村的三个女孩虽然年龄还不符合,但却有另外两个符合年龄的女孩从王巧儿三人那里听说了这件事,偷偷来官府,说要上《女儿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