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先来到米行,买了大米、小米、面条各一百斤。
米行里还有一些干蘑菇、干贝、油盐等物品,姜柠也买了许多,用自己的首饰付账。
士兵们推着板车,把这些食物放在上面,先运到篝火晚会的地点。
火头兵们已经在忙碌了,准备晚上的食物。但人手不太够,这些运送米粮的士兵就被留下来帮忙。
姜柠继续逛着。
她想找专门卖酱菜的店,但找不到,便拉着一个百姓询问。
这个百姓道:“我们这儿没有专门卖酱菜的店,要吃酱菜一般都是自己腌的。金山大街上有一户姓朱的人家做了好几缸黄豆酱,我们平时会去他家买,您可以去看看。”
“好,谢谢了。”
姜柠带着剩下的随从找到了那户姓朱的人家。
这户人家开着门,里面并不是商店的布局,而是跟普通住户一样,有客厅,有卧室,有厨房,乍一看不像卖东西的地方。
姜柠走了进去,高声问:“有人吗?”
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弓着腰走了出来,问道:“什么事啊?”
“您是朱阿公吗?”
“是啊。”
“您家有酱吗?我想买。”
“有。你带了碗或者壶吗?我舀给你。”
“啊?还要自己带容器?”
“对啊,大家都是拿自家的碗或者壶过来的,我这里没有多余的容器。”
姜柠有些惊讶。她没有考虑到小地方一切从简,没有大城市的店铺那样装备齐全。
在京城,不仅有专门卖各色酱菜的店,而且店里有大小不同的容器,从小茶碗到大缸那样大小的都有,只需要带着钱去就好了。
姜柠有些为难,道:“我们没带容器,可以先去看看酱吗?”
“可以,不过我家也没有多余的碗,如果把碗给你用了,我中午就没法吃饭了。”
“嗯,不会拿您的碗,一碗也不够我们吃的。”
朱阿公带着姜柠来到后院,这里放着六个大缸,缸上都有盖子。
揭开盖子,里面是浓醇的黄豆酱,闻着香气扑鼻。
其中有一缸黄豆酱只剩下一半了,看样子是卖剩下的。
姜柠道:“朱阿公,我们能把这个缸搬走吗?明天再给您搬回来。”
朱阿公:“啊?要连缸端走?可以吧,那你们自己扛,我扛不动。”
“好,我带了人来。”
姜柠便指挥着士兵把剩了一半黄豆酱的缸搬到了板车上。
她掏出一个银手镯付账,银手镯的价值比这半缸黄豆高些。
朱阿公很高兴,道:“这个镯子倒可以给我孙女戴。”
姜柠又问道:“朱阿公,你家除了黄豆酱,还有别的酱吗?”
“没有了,我只会做黄豆酱。其他人家也许有别的酱菜,您可以到处问问。”
姜柠心想,百姓家中腌制的酱菜应该只够自己一家吃的,如果要去买,数量太少不够将士们吃的,如果要多买一些,就要多走访很多人家,也挺麻烦的,不如就用黄豆酱对付过去吧。
因此,买酱菜就买到这里了。
接下来,她想去买一些新鲜蔬菜。
但是走了好几个菜市场,都没买到多少新鲜蔬菜,鸡蛋、腌肉、生姜、豆角、菌菇、豆腐、红枣之类的倒是买到一些。
由于现在栾伊城失去了屏障,直面北胤军队,很多商人不敢进城了,所以很多东西都买不到。
百姓们本来会自己种菜,但这些天不敢频繁出去打理菜地,导致本地的菜也少了。
姜柠安慰自己道:“能买到这些也不错了,到时候多放点水,让将士们多喝汤好了。”
姜柠正准备离开,忽然看见角落里有一个人在卖蜜饯。
只是,这些蜜饯很干瘪,个头也小,看着就不好吃。
卖蜜饯的是个四十来岁的大娘,她对姜柠说道:“姑娘,买一些吧,便宜卖了,可以先尝尝。”
姜柠便拿起一颗话梅尝了,果然不好吃,干巴巴的没什么味道。
不过,这些蜜饯大部分都是用水果做的,如果买回去泡水,让将士们喝,多多少少也能补充一些营养。
因此,姜柠就把这些蜜饯都买了下来。
采购完毕,她让几个随从把新买的蔬菜、蜜饯等物送到郊外,交给火头兵。
然后,她就去了乡绅林盛家,找任将军。
林家住了许多士兵,跟上次相比,拥挤了很多。过道上全是地铺,花园里也拉了防水布,用来遮挡雨水和阳光。
许多士兵席地而坐,三三两两地说话。
姜柠从他们当中穿行,他们大部分人都不认得姜柠,不过见姜柠衣着华丽,猜测她身份不凡,因此纷纷让道。
也有认识姜柠的士兵,朝她喊道:“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