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人给她梳了半翻髻,额间点缀花钿,看起来雍容大气,不再是以前的小姑娘模样,而是有了几分皇家气度。
由于和亲路上要走一个多月,今日并不需要化太好的妆,宫女们只给她化了淡妆,倒跟她清雅的气质很相宜。
腰间再系上由七彩丝线编织而成的宫绦,戴上一串墨玉环佩,手上再涂上鲜红的蔻丹,便打扮好了。
姜柠看着镜中的自己,尽态极妍,容光照人,倒比真正的大公主萧梦苒还要美上几分。
她心想,既然命运将她推上这条路,那她就要让这条路开满鲜花。
打扮完成后,姜柠被带到太和门外,辞别皇帝和贵妃。
本来这样的场合,应该皇后来。但是皇后已故去多年,这种重大的场合,默认是贵妃陪在皇帝身边。
贵妃看着即将替自己女儿去受罪的姜柠,心里很满意。
皇帝说了一些套话,无非是嘱咐姜柠要谨守礼法,侍奉好北胤皇帝,以两国百姓为念,顾全大局之类的话。
贵妃嘱咐道:“梦苒,你必须亲眼看见大皇子回来,才能离开南萧边境,前往北胤。”
姜柠现在的身份是大公主萧梦苒,所以贵妃如此称呼。
姜柠都一一应下,以手覆额,恭敬下拜,朗声道:“女儿拜别父皇母妃,愿父皇母妃贵体祥和,祉猷并茂,愿南萧国蒸蒸日上,国祚永延。”
接着,有一个穿着朱红色甲胄的少年大步走上前来,朝皇帝、贵妃行礼:“儿臣给父皇、贵妃娘娘请安。儿臣奉命护送大公主和亲,侍卫已集结完毕,随时可以出发。”
皇帝点头:“你务必保护好大公主,路上不要出了岔子。”
“是。”
这穿着红色甲胄的少年,正是二皇子萧奕知。他年方十六,相貌清贵,身形瘦削,秉性柔和,端正中透露出一丝怯懦,看起来十分安分守己,甚至有些胆怯。
听闻他生母低微,不得宠,他在宫中也小心谨慎,只求安稳度日,如今一见,果然如此。
之前姜柠要求自己出嫁时要有皇子护送,皇帝便委派了二皇子来做这件差事。只因其他皇子年纪尚小,不适合出远门。而二皇子做事一向稳妥,且武艺不错,由他来护送再合适不过。
他看了姜柠一眼,姜柠对他露出友善的微笑。见到姜柠的笑容,二皇子似乎没那么紧绷了。
他来到姜柠身边,扶起了跪着的姜柠,道:“皇姐,走吧。”
由八十人组成的仪仗队先行开路,接着有二十名大内侍卫跟着仪仗队行走,而姜柠坐上马车,盖上红盖头,跟在仪仗队和侍卫后面,缓慢离开。
在她身后,二皇子骑着马,离她的车驾只有数尺距离,这样才能一直看顾到她。
在马车的另一侧,尚书令、中书令两位宰相也骑马跟随,各自带着数十位随从。
姜柠的车驾后面,还跟着十几辆马车,里面坐的是一些貌美的女子,她们会和姜柠一起去和亲,会嫁给北胤的臣子或宗室。
再往后,跟着一些工匠、大夫、学者、绣娘、农人等等。这些人也是一并要送给北胤的。
所谓和亲,为的绝不只是一个公主。一个女人便是再如何貌美、如何尊贵,要让两国息兵,都是不够分量的。
和亲公主带过去的人和东西,反而更重要。工匠可以把先进的制造技术教给他国;绣娘可以纺织;大夫可以为他国子民治病,还能促进医术界的交流;学者可以把本国文化传播到他国,还能教书、编写典籍;农人熟知农事,可以促进他国的农业生产。
在队伍的最后,是几百名士兵,他们运送着姜柠的嫁妆,还有献给北胤的财物、书籍、蔬菜种子、草药、绸缎等物,可谓是浩浩荡荡。
皇帝和贵妃看着和亲队伍离去,心中充满了期盼。他们期盼的,自然是大皇子归来。嫁的不是亲女儿,他们自然不会有什么离愁别绪。
而马车中的姜柠,此刻却想起了自己的家人。
没想到,自己出嫁的时候,家人都无法来送行。姜柠总觉得心里被什么东西牵绊住了,她舍不下,但又不能不舍。
她回头看去,却只能看见九重宫阙,宫墙深深,看不到自己的家。
队伍走了一阵,却有一人骑着快马,从前面跑过来,直接打乱了和亲队伍的队形。
可是不知为何,前面的仪仗队和侍卫都没有阻拦那人,反而让他跑到了姜柠的马车旁。
二皇子正准备阻拦,待看清那人的面目时,却愣住了:“你怎么来了?”
来人是一个略显稚气的英俊少年,身穿竹青色浮光锦长袍,玉雪可爱,风姿飘逸,长得与二皇子有三分相似,正是三皇子萧奕贺。
以前姜柠见过他几次,不过上一次见他是在半年前了。半年过去,他又长开了不少,比以前更秀气了。但此刻他秀眉微蹙,似乎不太高兴。
姜柠跟他算不得熟悉,不知他为何会前来。
只见三皇子拉住二皇子的手,道:“二皇兄,我刚刚游学归来,听说父皇让姜家小姐代替大皇姐去北胤和亲,便赶来看看。我本不相信此事,没想到坐在婚车上的果真是姜家小姐。”
三皇子看了姜柠一眼,眸中闪过几分同情和不忍。
二皇子低声道:“她不是姜家小姐,是大皇姐,你别乱说,小心被人听见。”
接着,二皇子一挥手,让附近的侍卫离远一些。这样,他们的对话就不会被人听见了。
三皇子似乎有几分为难,犹豫了一会,也低声说道:“大皇兄被北胤军队俘虏,若是送上厚礼,北胤也许便能放人,何必采取和亲之举?让大皇姐去和亲本已不妥,更何况如今是李代桃僵……姜小姐又做错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