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然,我刚给放箱子里头那件羊绒开衫呢?”梁妈对着刚才还满满登登现在却空出来一块儿的行李箱问,“你是不是又给拿出来了?”
正在客厅陪梁安安做手工的安然,听见声音从主卧传出来不免有些心虚。
自从生完孩子被梁妈按着连续做了两个月的月子后,安然跟她那体寒怕冷的毛病算是彻底说拜拜了,之前是怕冷到恨不能三伏天都得盖被,现在热一点都受不了,用梁恪那话就是补大发了。
白天上班还好说单位有空调,但晚上就不好过了,孩子跟她睡,怕着凉空调就不能一直开着,经常是开一会儿,关一会儿觉都睡不好。所以,每年这个时候她都会带着孩子回山里住段时间。
但自从去年因为一些不能细说的原因导致她着凉发了两天烧,之后每次再回去梁妈都得往她行李箱里塞两件厚衣服才放心,这回更甚,就因为天气预报说有雨,梁妈直接给塞了件数九天才穿的着的羊绒开衫,八月暑气正盛,就说是进山也没到穿羊绒衫的地步。所以,安然趁她没注意悄悄又给拿出来了,谁曾想她前脚刚从卧室出来,后脚梁妈就进去检查了。
“可是真用不着呀妈妈。”安然一边拿着梁安安搓的说不上是圆还是方的“脑袋”往同样看不出形状的身体上安,一边回话。
“都说了山里早晚凉,早晚凉,你这孩子就是不听话,非得跟上回似的感冒了才行?再说了,用不着就放着,一件衣服能占多大地方。”梁妈不听她的,说着话就又给塞回到箱子里,“我又给放回去了啊,可不兴再偷么往外拿了,听到没有。”
“听到啦。”安然侧头对卧室方向看了看,说。
也不知道别人家婆婆什么样,平时都是怎么跟儿媳妇是相处的,反正梁妈妈就表现的挺“专政”,爱操心,家里大大小小除了小两口之间的私房事儿不管,其他都得问一嘴。尤其涉及到吃的问题光问还不行,还得听她安排,一点商量的余地都没有。
不过小两口倒是配合,做啥吃啥,没意见,也不挑,问就说好吃,把老太太成天哄还挺美,其实,殊不知人两口子没少借遛弯儿的名头背着她下馆子。
有一回因为下雨出不去,也不知道谁半夜饿睡不着刷吃播视频解馋,这一刷算是彻底睡不着了,到了还是没忍住点了份外卖。订单还特别备注了千万别敲门,到了房门口!然后俩人一个盯着外卖软件上骑手送货的头像实时监控距离,一个站门外等,等拿回来吃完再悄么叽的放出去,然后第二天早起拎下楼,整套流程跟做贼似的。
“家应该就是这样的呀,一家人在一起,都不一样但也都一样。”这话是刚住一块时梁恪怕她委屈开导她时安然对梁恪说的。
其实,就老太太这种太过“严谨”的生活态度换做一般家庭矛盾早就出来了,尤其是婆媳之间这种没有血脉支撑脆弱又敏感的社会关系,旁人或许不能理解。但对于独自长大,独自面对过生活里各类恐惧、悲伤,体会过迷茫时只能对着空气说话,那种极致的孤独感与这种一家人在一起,就算偶尔会因为意见不统一而引发的小的争执,而这种不具任何敌意的争执对安然来说都是带着温度的。
所以,老太太事无巨细的安排在她看来不仅不会觉得烦,反倒觉得踏实。
本来让梁妈搬过来一起住就是安然提出来的,梁恪开始没同意,自己妈什么样儿他可太清楚了,加上前两年更年期没更好脾气越来越坏,安然性子软,梁恪怕她受委屈,想着还跟以前一样各过各的,顶多他就两边经常跑着点,有车,反正也方便。
但老人实在太稀罕孩子了,安然不忍心。
老太太从知道安然怀孕那天开始,那些被岁月磨掉的精气神好像一下就都回来了。安然还没回去的时候她就给自己报了个新生儿护理班,后面还跟着学做月子餐再到后来的宝宝辅食,一步一步安排的可好了。
当然,开始安然是不知道这些的,梁恪没跟她说,怕她有压力,是后来有一次梁妈给梁恪打电话的时候安然自己听到的。老太太在电话里念叨孩子,念叨她,说山里冷,条件没有城里好,坐月子还是回去比较好。
即便如此,安然去找老太太说让她搬过去一起住的时候心里还是没底,因为她不知道老太太对他们复婚这事儿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但不管怎么想都不重要了,就像梁恪说的,他们之间以前没别人,以后也不会有。这个别人指向不单一,是除了她和梁恪以外的所有人。
安然去的时候没让梁恪跟着,自己打车过去后上楼直接敲的门。梁妈开门见是安然,再往后没瞧见人,直接皱起了眉。
梁妈没说让她进去,安然就在门外站着,笑着喊了声妈妈,喊完不等老太太答应,直接说,“还有两天孩子就生了,您要是不觉得麻烦就搬过去跟我们一起住吧,您有经验知道怎么照顾孩子,您过去我跟梁恪都放心。”
有些事糊涂过一回就够了,要是还想不明白那可真就成了老糊涂。其实,梁妈皱眉没别的意思,她就是没想到安然能来,尤其还是自己过来的。明知道还有两天就是预产期了还挺个大肚子乱跑,身边也没个人跟着,老太太就是担心了。
担心是真的,但你让一个要强了一辈子的人说出什么软话来不太现实,所以,安然说完后,梁妈先是没吱声,只是看着她,看到安然都快觉得没希望了,梁妈才说话。
梁妈说:“妈六十多了,有些毛病可能到死都改不了了,你不跟妈提以前,那咱们就只说以后,以后我搬过去,对梁恪什么样儿,对你就什么样儿,你也是,该什么样儿就还是什么样儿,什么样儿我都是你婆婆,是孩子奶奶,你也都是我儿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