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署光中学笼罩在一片备考热潮中。教室里的黑板上,高考倒计时牌已经从300天减少到280天,每天流逝的时间都让班里紧张气氛更浓一分。
陆小柏手里握着试卷,那个鲜红的“93”刺痛了双眼。又是93分,比上次只高了3分。一个月以来她夜以继日地刷题、预习、复习,结果只提高了这么点?
“还是不行…”
数学老师张青已经离开教室,留下满黑板复杂的公式和陆小柏忐忑的心情。她扫了眼班里其他同学——叶云博145分,余和142分,程毅138分,郑华136分,戚枳光143分。这些人怎么学都能学会,而自己却像遇到了天花板。
戚枳光伸手将试卷拿了过去,看了几眼,平静地说:“你进步了。”
“进步了?才三分啊。”陆小柏想起这一个月的努力,用手撑住额头,“我可能真的笨,对数学没有天赋。”
“又犯傻了。”戚枳光在她身后说着,“笨的人不会考93分,笨的人不会思考自己是否笨。”
陆小柏转过来:“那你说,我是哪里出了问题?”
“方法。”戚枳光翻开她的错题,指着几处,“你总想用记忆代替理解,用死记硬背解决问题,但数学不是语文。”
陆小柏深呼吸,理性的戚枳光总是能一眼看穿问题所在。他说的没错,自己一直把张青的板书当成必须背下来的知识点,却没有真正理解其中的逻辑。
“我们一起想办法。”戚枳光说完,拿起笔开始在纸上写下复习计划。
------------------
第二天数学课上,张青讲解着高阶导数的几何意义,速度飞快,板书密密麻麻。陆小柏拼命记录着,却已经跟不上思路。正当她彷徨时,教室后方响起一个声音。
“老师,我没听懂第三个例题的解法,能再讲一遍吗?”
全班鸦雀无声。众所周知,张青从不重复讲解,认为学生应该课下自学。陆小柏惊讶地回头,发现举手提问的竟是戚枳光。
张青推了推眼镜,似乎也很意外班里的尖子生会提问:“哪里没听懂?”
“从第三步开始,我不理解为什么要用间断点分析。”戚枳光的提问精准而有针对性。
张青沉思片刻,随后放慢语速,重新解释了这个难点,甚至补充了几个易错点。教室里很多同学都暗暗松了口气,包括陆小柏在内。
下课铃响,陆小柏转过身:“你明明都懂,为什么要问?”
戚枳光收拾着书本:“没什么,我就是没听懂。”
陆小柏却已经明白,他是为了自己——和其他跟不上的同学——才故意提问的。班里其他同学都不敢问,都装作听懂,唯独他不在乎形象。想到这里,心里涌起一股暖流。
正当陆小柏沉浸在感动中,卫静的座位却空了。一连三天都没来上课。
“李想是不是又回来了?”陆小柏问柳悦君。
柳悦君脸色凝重:“不是,她…发现李想和他们艺术学院的舞蹈生走得很近,有人把照片发给她了。”
陆小柏急忙拿出手机,卫静没有回复任何消息。
“要不要去看看她?”陆小柏担忧地问。
“现在?”柳悦君看了看表,“可是还有两节课。”
“那就放学后。”
放学后,陆小柏收拾好书包,准备去找卫静,却发现戚枳光也站在教室门口等她。
“你要一起去?”
“嗯。”
------------------
路上,柳悦君给卫静打了电话,却始终无人接听。三人加快了脚步,直奔卫静家。到了门口,敲了很久门才开。
卫静憔悴地站在门口,脸色苍白,双眼红肿,明显哭过很久。
“你们怎么来了?”她勉强笑了笑。
陆小柏一把抱住她:“都三天没来上课,我们担心死了。”
卫静身体滚烫。
“你发烧了?”柳悦君摸了摸她的额头,惊讶道。
卫静摇头:“没事,就是有点感冒。”
陆小柏四下看看,房间里乱糟糟的,明显没人照顾。
“你父母不在家?”
“出差了。”卫静虚弱地说,“别担心,我自己能照顾自己。”
陆小柏转向戚枳光:“你能去买点药和食材吗?我和柳悦君留下来收拾一下。”
戚枳光点头离开了。
等戚枳光出门后,陆小柏才认真地问卫静:“到底怎么回事?李想他…”
“约定跟坨狗屎一样。”卫静眼中又涌出泪水:“他和那个舞蹈系的女生,早就约好了,毕业就会在一起。他们都是学艺术的,每天在一起排练,我这种普通高中生根本比不上…”
柳悦君安慰她:“别想那么多,先好好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