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缜向夫子请了个假,让虞忌帮他写一份笔记,就带着狄越跟许捕头去了。
扶风县县令看他来了眼睛一亮,如遇亲人,差点就两眼汪汪。
“温秀才,可得帮忙找出真凶啊。”
温缜压住自己想吐槽的欲望,这又不是他的本职工作,当官的甩什么锅呢,“这——在下尽力而为。”
县令很是年轻,才25岁,是上次春闱的进士,分配来扶风县当县令。
县令三年一期,这在调任或可能升职的当口出事,问题很大啊。
扶风县是个江南好地方,夏天不热,冬天不冷,雨水丰足,这里文风昌盛,前些年还出了一个状元郎。
由于这里是很多大臣的故土,他们告老还乡之后,成了本地的乡绅,这里面有以前的巡府,户部侍郎,工部侍郎,各个乡绅来头都挺大,县令见谁都要执弟子礼,不说别的,就虞忌的老师,也是翰林院退下来的。
所以这个地方文风昌盛,百姓安居乐业,江湖人也得给百姓三分面子,凶事绕着走,日子好过了,矛盾也就少了,加上县令都挺负责,这里不属于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县令要是出什么幺蛾子,乡绅告上面去,没法交代。
明朝的律法非常严苛,此时还是初年,哪怕到了晚期万历年间,律法断案也是很讲究的。人命案子,要判人死刑的案子,县令是没有权利的,他得审讯,把审讯的过程,案件的开始,行凶过程,得出结论,写的清清楚楚,传上去,巡抚看了觉得合适,再递上去,中央再审讯,最后内阁同意了,由皇帝盖章,其实一般是司礼监批红,这样才能判人死刑。
一般的,比如流放,或者牢狱,只需要巡抚点头,记得明朝有个案卷,是一个新妇,被诬告偷情,县令批了,递了上去,巡抚不同意,觉得逻辑不行,然后下来重审,还人清白。
明朝的流程是非常成熟的,律法也是,像电视剧里,动不动就发卖,打死下人,这都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人命关天,出了人命,就得有人顶罪,就得有人偿命,才能平民心,不然不就乱套了?
这是封建时代,不是奴隶时代,别说杀下人,杀妾偿不偿命都看上面心情。
这个世界从来不是可以为所欲为的,县令是有指标的,如果他的案子一直模糊不清,那他的官场就废掉了,还可能成为别人的顶罪羊。
温缜一来这世界,按照习惯,首先就买了大明律,与各种律法书看一遍,确定是个法律完善的地方,才放下心来。
这个得亏于原书作者懒,因为作者主写的是江湖,各门派的斗争,所以对于朝廷和市井没有着笔墨,直接把书放在大明的背景下,一切按照大明原历史不变。古早武侠都是这般,比如七侠五义。
“不知是个什么案子?”
许捕头怕他听得不来帮忙了,就不肯多说,他是秀才又不是县衙的,人家不帮忙,他们也没法子,就算吓走也不能在他这里吓走。
他县令才将事情原委道来。
“前天吴家少爷来报案,说是袁家人引他出门游玩,回来后发现满门被杀,如今只推一个江湖人出来顶罪,理由还无中生有,他不认,如果不让凶手绳之以法,他就上告,还得告我办案不明。”
温缜——温缜扭头就走,县令忙拉走,“哎,别,别啊,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咱们同是读书人,考上进士当个官有多难又不是不知道,这要是仕途没了,我就不活了——!”
温缜拍他手,“撒手!撒手!”
县令倔强,“我不撒!”
温缜痛苦面具,“我看着像大冤种吗?”
神经病,这么复杂,他的仕途还没开始呢,“你还不如直接上告,让上面来处理,他们哪一个是我一个穷秀才惹得起的?大老爷你不是刁难人吗?”
县令一个爆哭,“主要是最近的命案实在太多了,我才报了一个上去,先前你推出来的两个命案,河里还找到一个查不出来的尸体,由于没有一点线索,我也只能报上去。这个再报上去,说不出缘由,乌纱帽就没了呀。”
本来温缜不打算管,听到河里的无名尸,他有些心虚,行吧,就当还债了。
“你说一下他们的身份,还有案件的具体缘由,我再去给你看看。”
县令擦擦眼泪,“成。”
他这三年,都没有这个月离谱,本来还想着能不能升一升,现在只想保住原有的官帽,不被撤职。
“死者有四人,是吴家老太太,吴家老爷,吴家二少爷,还有一个老仆。吴家是吴侍郎的亲戚家,但吴侍郎是个清静人,不爱来往,吴家由于要供两个读书人,日子捉襟见肘,只留下了一个老仆,一个看门,一个婆子,两个丫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