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始皇二凤,boss直聘 > 第9章 这是他的观音婢!

第9章 这是他的观音婢!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真不愧是杜甫啊,写诗的口才就是好!】

【还不是李世民大大提前安排,不然现在真就彻底垮了。】

【可是从百姓手里拿到的粮食就够吗?还得是地主家余粮多啊!】

确实是这个道理。李世民竟意外地发现这些后代民众有时候看着憨憨的,但还真挺聪明,一语中的。

百姓手头的粮食才够大军吃几日?

关键还是那些长安城中的权贵官员、世家,还有宗室们。

“我去公主府邸,想要让他们捐一些粮食,可我人微言轻,根本进不得这些显贵们的门……”

对此,杜甫亦是无能为力。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不仅是在太平之年,在战乱之年尤为醒目,显得更加讽刺。

“呵,是我长安守得太顺利了,让这些人半点命在旦夕的直觉都没有!”

说到这里,李世民真想对自己这宗室子孙破口大骂一顿。

都什么时候了,还只顾着自家那点粮食!也不想想叛军攻进来了,你们这些李家子孙焉有命在?

又是想揍子孙的一天!

“郡王,现在咱们可怎么办啊?不然杀马吧。”

“还不到那个时候。”

李世民此时冷下脸来:

“今夜你我学瓦岗去宗室抢,要是不给,本郡王就杀几个宗室子弟给他们瞧瞧!”

“郡…… 郡王您可千万别……”

这话可把程千里、杜甫等人吓了一跳。

毕竟那是世家和宗室,向来同气连枝,杀了可要有大麻烦的。

而且,日后郡王的名声还要不要了?

然而李世民却不听,一挥手就这样愉快的决定了。

杀自家几个不孝孙儿,他李世民还做不了主了?

【名声?我们世民大大兄友弟恭、父慈子孝,千古流传呢,二凤会在乎这点小事啊!】

【不过要真这样,二凤之后就更难做了啊,实名同情……】

就在李世民想列个不孝孙儿死亡名单的时候,忽然外面有仆人来报,说是郡王府门口停了几十辆载着粮食的马车,后面还跟着几十匹良驹。

李世民惊讶,很快就出门去看,原来是王维,还有京兆韦氏等人,前来献粮。

王维出生于河东太原王氏,也是显赫世家。近日,他在城中奔走筹谋,还给关陇的几家世家写信求粮。

虽说他在朝中只担任五品官,但是由于其诗词文采,在长安也颇有名声。

王维此时上前几步,对着李世民行礼后道:

“维乃一介文臣,有心杀贼,但力不从心。思来想去唯有为长安筹粮,以解郡王和百姓之忧。”

【哇,是王维大大啊!长安走几步就随机撞见诗人!大唐诗人真的多!】

李世民看了一眼天幕,随后对王维点点头:

“给事中有心了。如今粮草确实是我最为头疼要紧的问题。”

此时,出身京兆韦氏的韦述也上前行礼:

“如今国难在即,长安尚在困顿之中,我家小女亦是时时催促我,早日筹粮准备并节俭吃穿。

今日筹粮千石,望能为郡王一用。”

【说明世家也不都是二世祖,还是有明白事理知大义的人的。】

【刚查了一下这个京兆韦氏,好家伙啊,人家可是大唐的顶级门阀!

先后在唐朝出了二十多位宰相和一位皇后呢。】

【放到现在,三星财阀算啥啊,跟人家一千多年的大氏族真是不能比!】

【这个韦述在长安陷落之后,拒绝给叛军当官,绝食自尽,也是很悲剧了。】

韦家的女眷亦能如此明事理、懂是非,李世民倒是高看了几分。

他对韦述道了一番谢之后,正要离去,却见那戴着帷帽的女子忽然上前几步,开口盈盈:

“小女虽力薄,但亦希望为我长安分忧。

这些时日,小女与手帕交和兄长合计,筹谋了几十匹良驹以及铁器布匹百余斤,盼解郡王之燃眉之急。”

李世民在对方开口的时候便顿住了脚步,直到韦氏女话音落下时,忽然一道风袭来,吹开了女子的帷帽。

看着那几分熟悉的面容,李世民忽然上前几步,一时间竟怔怔然,恍惚失语。

观音婢!

虽然面容有了变化,但是眼神和说话的语气,他绝对不会认错!

这是他的观音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