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最受孩子们欢迎的活动,除了放烟火,剩下一个就是收红包。
宋词一大早就收到了来自外公外婆浓浓的爱。
厚厚一叠!红包!
然后他们会说,让宋词赶快藏起来,千万别让爸妈看见。
这沓红包一直捂到亲戚朋友们来家里吃饭。
饭后,大人们的娱乐项目通常是打麻将、打牌,中途,宋外公午睡,宋词搓搓手,接手了宋外公的牌局。
长辈们零零散去钓鱼去喝茶,牌局很快成了小朋友的天地,堂弟堂妹各自以家庭单位为战。
一开始宋词正想着怎么放水,然而事实却是,他连小孩那桌都上不去…
宋词不服输,他不相信自己的智力还没一个八岁小男孩高,于是他们转战飞行棋,凭运气总不能把把输吧?
又十分钟后,宋词抿着唇,彻底心服口服。
运气也比不过!
他是送财童子吗…
宋词含泪送出一张又一张百元大钞后,为了避免最后分文不剩的惨烈局势,躲进了房间。
接起来自男朋友的电话就是诉苦。
“起来收红包了吗?”
现在还早,刚吃过早中饭,不过十点。
宋词倾倒了一下红包,里面空空如也,和自己的脑袋瓜一样。
他瘪瘪嘴:“都输没了…”
“他们都会算牌。”宋词抿抿唇,不想承认是自己技不如人。
嵇炀轻笑,只问:“输了多少?”
“一局五十,一共打了…”宋词掰着手指头数,“十、十来局吧…”
嵇炀:“五百?”
宋词:“有六局我是地主…”
超级加倍。
嵇炀反应了一瞬,忍不住笑出声。
宋词:“现在的小孩为了挣三瓜两枣,什么都会…”
已经不仅仅局限于饭桌上的诗词歌赋了!
宋词:心虚快要溢出屏幕。
下一秒,消息震动。
。:[口令红包]
宋词楞了一下,只听耳机里传来嵇炀柔软的声音。
“新年快乐宝宝。”
宋词看了眼红包,心动!但…
这个口令不对劲。
很不对劲。
从来没抵挡住诱惑的宋词含糊地把最后两个字吞并带过。
“新年快乐…哥哥。”
红包解锁成功,宋词在床上滚来滚去,通话一直持续到下午。
宋词爸妈是本市人,他们习惯了即使春节餐馆也不歇业,因为S市旅游业很发达,现在多的是留在外乡过节或者从其他地方凑热闹跑来过节的年轻人。
春闹就更热闹了。
“小词,不要一直窝在床上,动弹两下。”
宋妈在门外敲门道:“闲的没事做,就下楼去替你外婆算算账。”
往年过节,宋词一家都会到乡下外婆家去住一段时间,但今年,宋外婆上了年级腿脚不便,自上次到市医院检查后就一直住在这边。
一幢小院子,前面的两层小房屋就是他们家的小餐馆,后面有几个小平房,有点类似古镇的建筑。
前院的空地上还能种种菜,宋外婆倒也没那么抗拒到城市里生活了。
还拿出了以前的本领,算账。
就没有宋外婆摆不平的账本!
听见声音,宋词一个激灵,下意识挂断了电话。
他大气不敢喘,连忙敲字和嵇炀说。
sc+i:我得去店里面帮忙了!
sc+i:晚点再打给你哦><
。:去吧。
宋词穿好鞋,顿了一下。
sc+i:今天我肯定不会输了!
sc+i:赢双倍回来请你吃好吃的!
。:[语音'5]
“行,我等着宝宝请客吃饭。”
宋词揉揉耳朵,偷偷傻乐。
看着宋词躲在角落里,攥着手机摇头晃脑的模样,宋妈陷入沉思。
“这孩子是不是谈恋爱了?”
宋爸宋妈对视一眼。
多半是。
可能性还不小!
…
春节不想在家做饭的客人不少。
他们今天的外卖单子不少,堂食的人一波接着一波。
宋爸宋妈两个人的确忙不过来,索性喊上全家一起出动,宋外公和宋爸两个主力都在后厨颠勺。
前厅,宋妈负责上菜,宋词负责点单。
十号桌的铃声响起,宋词匆匆把单子扯下,用钉子钉在后厨的毛毡墙上。
“来了来了…”
宋词有点忙不过来,翻开本子下一页,“要点单对吗?”
顾客不可置否,但却没有明确要吃什么。
“有什么推荐的?老板。”
推荐?
宋词滞楞了一下,很快反应过来。
“烧鸭和麻婆豆腐都是招牌…嗯…钵钵鸡也很嫩…”
宋词不太会评价特色菜,但高端的美食往往只需要采用最朴素的烹饪方式,所以经过他爸妈手里的就没有不好吃的!
全程,宋词都没有抬头,笔尖戳着小本本。
仿佛很忙碌。
顾客思忖了一下,“啪”地合上菜单,直截了当地说:“行。一份烧鸭、一份麻婆豆腐。”
宋词垂着头边重复边在小本本上记录,“烧鸭…麻婆豆腐…”
对方又说:“再来一份纸皮抄手。”
宋词接着写,“纸皮抄——”
写到“手”的时候,宋词的超长反射弧终于发挥了作用,他弹射般抬头。
今天天气很冷,嵇炀穿着一件灰色毛衣,深色大衣挂在一旁的椅子上,显得整个人很松散。
“你怎么…”来了?
宋词怔忪。
他就说这个声音怎么会那么耳熟!
嵇炀支着下颚,笑意浅淡,“听人说S市抄手比纸皮薄,来看看是不是真的。”
“你开车两个多小时过来的吗?”
好多公里呢…
“什么时候来的啊,也不和我说一声…”
宋词稍滞一息,轻咬下唇,“我还没赢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