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白月光她觉醒了 > 第24章 第 24 章

第24章 第 24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裴行之细细地清洗完身上的血污,从耳房中走出来时,已近凌晨,在漆黑如墨的夜色中,他推开了房门。

由于刚洗漱完,衣襟还是松松垮垮的,身上带着水汽,他迈入房门的步子一顿,敏锐地看向床上。

那清冷装饰的屋子里,一个身上裹着薄纱的近乎赤裸的女子正躺在床榻上,身体压在被子上,罗床的帷幕半落,里面的人儿若隐若现,更添一分神秘的魅惑。

“福安,滚进来,把人拖下去。”

他一刻不停,走出了寝殿,出了宫。

趁着府里守卫换班,偷偷地溜进了她的院子。

他来时,院子里早已熄灭了灯,屋子里也没有声响。他就只打算在院子里坐一会儿,等天快亮了就回去。

也不打算叫醒姜逢,打扰她的美梦。

他在院子里,枯站一夜。

次日,姜逢将近午时才幽幽转醒,婢女得了姜姒的吩咐,并未叫她起床。

姜逢难得地睡了一个好觉,之前的三千烦恼好似是错觉。

“锦波,帮我拿身衣服进来。”姜逢软绵绵地躺着,头也缩进了被子里,睡得东倒西歪。

“姑娘,夫人今早来看过你。”锦波端着一个托盘,上面放着好几身衣服。

“娘亲可有说些什么?”姜逢没睁眼,懒洋洋地问。

“夫人见您还睡着,叫奴婢等您醒来,去书房一趟。”锦波回答道。

“好。”

“姑娘今日要穿哪一套?是这件藕粉色的,还是那件青绿色的?”

“穿那件藕粉色的吧。”

——

姜逢穿着她那件藕粉色的烟罗衫,下半身是一件银纹绣白蝶度花裙,正午阳光正好,暖和得刚刚好,她便这样穿着去书房找母亲。

因此书房只有姜姒一人,她虽梳着妇人的发髻,皮肤却看不出丝毫的皱纹,只是气质温和,显得沉静。

她正坐着,手上拿着一支狼毫笔,目光专注,下笔的动作稳健干脆。

“昨晚睡得可还好?”姜姒头也没抬,继续手下的动作。

姜逢进门,转身关上书房的房门,虽然不知母亲是否有什么深意,她乖巧地回答道,“还好。”

姜姒指了指下首处摆着的一张小桌子,“看看吧。”

姜逢疑惑地走过去,只见桌上有一摞摞的各府送来的请柬。

有邀请她一同去诗会的,游船的,赏花的,还有邀请她去逛集市的,甚至还有邀请她去打猎的。

种类繁多,姜逢怀疑,无论她喜欢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在这里面都能找到和她心意的。

见她一封封地拆开看了,姜姒缓缓停笔,“怎么样,可有感兴趣的?”

姜逢摇了摇头,“他们并非真心想邀请我,不过是看重我的身份,外加想要通过我打探些什么。”

姜姒挑了挑眉,“清楚就好,既然已经订了亲,便多和谢公子出去走走,培养培养感情。”

为什么母亲如此热衷于定下她的婚事。

姜逢压住心中的怪异感,点头称是。

得了母亲的话,没过几天,姜逢便以谢岱为借口出府,果然没有得到任何阻拦,她走在大街上,从心底里涌上了一股深深的陌生。

大街小巷的位置没有变,但是往日里那些熟悉的面孔早已换了一批又一批。

“姑娘,来碗馄饨吗?”路边卖馄饨的大娘见小姑娘一个人孤孤单单的,看穿着又不像贫苦人家。

姜逢抬头,看着眼前的馄饨摊,一个大铁锅烧着汩汩的热水,白气随着锅盖的掀开迅速冒出来,朦胧了眼前的视线。

“大娘,来一碗吧。”姜逢看了看她支起的小摊,也不嫌弃,就坐在她搭的布蓬下,桌椅看起来不新不旧,但又擦得锃亮,没有那种恶心的粘腻感。

姜逢语气也更温和了。

趁着那个大娘将馄饨下锅,姜逢有一搭没一搭地寒暄着,“听大娘的口音,是京城本地人吗?”

大娘一边晃动着手里的锅勺,爽朗地笑道,“是啊,我家在这里卖了一辈子馄饨喽——”

“那大娘的手艺一定很好,我待会儿可要好好尝一尝。”姜逢也笑着回答,眉眼弯弯的,乖巧地坐在桌旁,等着投喂。

那大娘瞅着,像极了家里的小孙女,眉目也柔和了,化去了几分身上的疲惫。

“我家这可是祖传的手艺,在这一片都有名声,以前啊,这一片的学堂的小孩放学了都跑来我这儿吃呢!”

听到这里,姜逢眼珠一动,“大娘原来可是住那边那个胡同口?这摊位原来也是在那边!”

这可惊着大娘了,“是是是,姑娘是如何知晓的?”她一脸惊奇。

姜逢捂着嘴笑,用手指指了指学堂的位置,“因为啊,以前我也是下学来您这吃馄饨的那群小孩啊。”

“原来还是老顾客哟——瞧我这双眼睛,姑娘这般灵秀的孩子我竟没有丝毫的印象。”即使是和姜逢闲聊着,她手上的动作也是一颗不停,大概捏着手指算了算时间,就把馄饨捞了起来,放入一旁早已放好料汁的碗碟中,再淋上一勺热汤,霎时香味就迸发出来。

大娘稳稳地将它端上了桌。

“好香啊!大娘手艺名不虚传!”姜逢拿起桌上的小瓷勺,轻轻舀起一个白白胖胖的小馄饨,吹几口气,牙齿轻轻咬破馄饨皮,浓郁的肉香滑过味蕾,带来一丝回甘。

“唔——好吃!”姜逢竖起大拇指赞叹,很是捧场。

那大娘听了也很是开心。

这小摊确实是老招牌了,已经是用过晚膳的时间了,大街上有些散着步的人会拐过来吃一碗馄饨,因此小摊的客人络绎不绝。

姜逢埋头吃着,吃完留下饭钱就走了,隐入人群之中。

一碗馄饨下去,她对这里的熟悉感也上来了,脚步逐渐变快,迅速地向着北街走去。

也正是国公府的位置。

她知道,她的身后跟着母亲派来的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